龙潭河是川陕渝三省之间的一条界河。自陕西岚皋发源后,一路向北,蜿蜒流淌百余公里,经任河、入汉江,最终汇入长江,成为南水北调诸多水系中的一脉。
在重庆市城口县和四川省万源县,龙潭河因流域内水清潭幽、峰秀林茂的自然风光已久负盛名,素有“十里画廊”之称。而位于陕西岚皋境内的龙潭河源头,多年来却鲜为人知。
初闻龙潭河之源头在岚皋境内,缘于要对其管理和保护范围进行划定。虽然历史资料里有龙潭河源头的大致描述,但由于这儿水系交错,龙潭河又只在大巴山之巅的神河源上悄悄露了个头,便转身北去,境内的身段儿还不到两公里,所以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无法说出河源的准确位置。几经求索无果之下,便想出一个“笨办法”,打算联系邻省的城口县,从龙潭河的下游溯流而上,一路追寻河之源头。
然而城口、岚皋毕竟隶属两省,冒昧的联络,能否会得到回应?心里也没有底。出乎意料的是,尝试着与其联系后,城口县水利部门当天便为我们提供了龙潭河在城口境内的全部资料。感动之余,我们第一时间向他们寄去了题为“城口、岚皋一衣带水,风月同天”的感谢信,一时间在两地水利人中传为佳话。
经过与从城口传来的数据进行反复对比,我们最终确定了龙潭河的源头位置,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龙潭河之源头在岚皋其实早就家喻户晓了,只不过她还有一个更富有诗意的名字,那就是“巴山秋池”。
据说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所提及的“秋池”就在此处。当然关于此“秋池”是否就是彼“秋池”,多年来川陕渝三地有关部门也一直在探讨。虽然尚未有定论,但就诗人当时的境遇来看,“秋池”在巴蜀之地应是无疑的。索性也不必吹毛求疵了,反正巴山就在这儿,这里就叫“秋池”,也没人能把她挪去别处。
在岚皋,如果要问龙潭河在哪儿?恐怕没几人知道。但如果提及“巴山秋池”,绝对是众人皆知。池虽不大,大抵数十米见方;水虽不深,只有一到两米不等,却清澈无比且不曾干涸,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与一望无际的萋萋芳草相映成趣。
置身其中,宛若走进碧草连天,山水交融的世外桃源。徜徉在“巴山秋池”之间,或朝池里悬一杆钓钩,或在池边的草原上躺一躺,或对着天空使劲地吼上几嗓子,绝对能让人安静下来。
如若再约上三五知己,在池畔的山坡上搭一顶帐篷,静待夜幕降临或者黎明到来。头枕草地,仰望夜空中的皎月和漫天繁星。伫立塬上,领略大巴山之巅的云海和日出日落。昼夜交替,星月轮转之间,一定会让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萌生出返璞归真的感觉,所有的烦劳和忧愁在此刻都会瞬间消逝,实在好不惬意。
庚子年末的一个晴好日子,终于踏上了寻访龙潭河源头之旅。因为之前下过一场雪,通往源头的道路全部被厚厚的积雪掩盖,车辆行至半山腰就再也无法前进半分,只好背起设备,徒步向前继续探寻。
沿着道路一路朝上,愈往前行,路愈险,雪愈深,林愈密。阳光的映照下,天和地浑然一体,人和山林浑然一体,如同穿越到“林海雪原”般,早已分不清到底哪儿是天,哪儿是地,视野之中一派苍茫的景致。忍不住的哼起了“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也算聊发少年狂吧!
道路两旁的雪地里,不时会有动物们迁徙的痕迹,有深有浅,有大有小,一枚枚、一行行,如同镌刻在雪地里的书法,苍劲遒丽,清新自然,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甚至还发现几枚大型猫科动物的趾印,兴奋的同时,不由生出一丝惧意来,也不好意思向同伴们表露,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
带着忐忑而激动心情,一路艰难地攀爬上顶峰,视野立刻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除了一路相伴的皑皑白雪和茫茫草原,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巴山秋池”了。当然还有远方陕渝边界上那一片片苍苍莽莽的原始森林。
极目远眺,山脚不知是城口,还是岚皋的一个小村落里,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下意识地看了下时间,已临近黄昏,大抵是父母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女,妻子在为劳作归来的丈夫准备晚餐吧!
这时候,沿着我们来时的山路,缓缓驶来一辆橙黄色的越野车。走到近前,得知是电力部门来抢修故障的。赶紧上前向司机师傅求援,请求他返回时捎上我们一程。沟通无疑很顺畅,为不耽误他们的时间,我们顾不上休息,也来不及继续欣赏美景,迅速安装调试好设备,开始对龙潭河的源头进行航拍和测量。
雪中的“秋池”无疑是美丽的,无人机航拍下的雪中“秋池”却更有一番韵味。返程途中,迫不及待地翻看着无人机在高空拍摄下的视频影像,整个“秋池”与草原一道,掩映在积雪与阳光之下,如同披上了一床金色的地毯。只有在“秋池”与草原的连接处,或是夏日里水草茂盛的地方,才依稀可见一圈或几簇似水非水、似冰非冰的景致,如同眼眸般,静谧而深邃,宁静而安详,仿佛在告诉人们,等到春暖花开,这里就是个“潭”。
看到这些影像,捎带我们的司机师傅笑道,我曾观赏过一年四季各个时节的“秋池”,唯独未见过无人机视野下的雪中“秋池”,今天遇上你们,我不虚此行。我想,我也不虚此行。
原文链接:http://slt.shaanxi.gov.cn/sy/qswh/202104/t20210409_215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