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边住了三十多年,过去家里都不敢开窗,尤其是夏天,气温又高,河水的腥臭在热浪的蒸腾下异常刺鼻。”深圳市茅洲河的一位民间河长邓胜平表示,茅洲河污染问题曾经成为许多市民的“心病”。经过4年时间的治理,如今的茅洲河水净岸绿、白鹭翻飞,已被重塑为“湾区东岸绿脉、深圳西部门户”。
城市因水而兴,人民的生活因水而美。深圳的治水之路成为广东河湖治理工作的一大缩影。近年来,广东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全省河湖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空间有效释放,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2018至2020年,广东河湖长制工作连续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全省水利事业要紧紧围绕中心抓党建、强根基,坚持红色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广东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为广东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水利支撑。
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河于民
河湖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广东水网密布、河湖众多,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与河湖关系密切。
2018年6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打造广东靓丽的水生态名片”。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碧道773公里,2021年度2000公里的碧道任务正在稳步推进中,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碧道的内涵应该是‘治水治产治城’三维共治,通过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复合利用流域空间,从而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主任曾亚介绍,以茅洲河碧道光明区段为例,碧道建设将水污染治理与河流沿岸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水文化展示馆,将水质净化厂改造成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一批原本破旧不堪的工业区得以华丽转身。大围沙河工业园区从原本人车混行、拥挤不堪的街道,蝶变为网红美食街和商业区,提升了沿线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左岸科技公园经高标准规划建设,成为集科技展览和生态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园,助力提升沿岸经济发展品质,实现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碧道成为片区活跃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万里碧道建设是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平台,站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水、岸、城、乡联动发展的高度系统推进,站位高、理念新、措施实,是广东治水理念的一次重大而深刻的改革创新,是广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生动实践,是巩固和发展治水成果的创新举措,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碧道建设经验。
坚持群众路线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如果说万里碧道的建设是广东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那么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则成为广东水利事业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深入“毛细血管”般的治水实践。
截至目前,广东全省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长15260公里,完成投资295.1亿元。通过系统治理,中小河流在抵御近年来多轮台风及强降雨袭击中发挥了重要的防洪减灾作用,同时在改善乡村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条条 “垃圾河”“洪灾河”治理后成了一道道“河畅、堤固、岸绿、水清、景美”的风景带,沿岸居住的百姓们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广东治理后的中小河流因暴雨洪水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数量与多年平均相比,降低幅度分别接近90%和50%,防洪减灾效果显著。如梅州市2019年“龙舟水”期间出现4次较明显的降雨过程,造成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但堤防等洪水防御工程运行正常,发挥了明显的减灾效益。初步估算,受益人口48.4万人,保护农田26.5万亩,减灾效益约1.9亿元。
与此同时,近几年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通过将河流治理与当地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如河源市源城区埔前河,治理后河水清澈,河道宽阔,两岸郁郁葱葱,周边一派田园水乡景象。随着治理后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当地政府成功引进投资约200亿元的包括文化旅游、智慧农业和生态小区三个板块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项目,将埔前河周边地区打造成为有山、有水、有人文、有产业的特色风景带,有力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未来广东中小河流治理将围绕防洪减灾核心任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河长制湖长制任务,以及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进行系统治理和生态治理,形成“山水相映、水网相通,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中小河流新格局。
【权威访谈】
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
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我省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还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我省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表示,由于广东地理气候条件特殊,虽然雨量丰沛,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已成为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我们必须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把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贯穿水利工作的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科学谋划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确保水安全。”
王立新表示,推进我省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一是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控用水总量,减少不合理用水,大力提高用水效率,节约保护水资源。
二是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高效转变。加大《广东省节约用水办法》执行力度,强化节约用水监管,重点对高耗水行业开展节约用水监督检查,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水产业。加大节水宣传,提高公民惜水、爱水和节水意识,改变不良用水习惯。
三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实行区域和流域用水总量双控制,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围绕管住用水,健全取水口监管机制,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大力提升水资源管控能力。
四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引韩济饶供水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建设,进一步优化粤东水资源配置,研究珠中江水资源联合调配方案,构建功能强大的广东水网。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建立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新格局,逐步形成丰枯调剂、联合调配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供水安全风险应对能力。
王立新表示,未来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激发全厅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奋力开创广东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slt.gd.gov.cn/zhyw/content/post_332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