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调研 > 正文

真抓实干 拓展跨越 推动江苏水文事业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1-10-26来源: 江苏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作出重要指示,为水利发展点睛明策,为南水北调把脉定向。在江都第四抽水站,江苏水文职工向总书记报告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和水质监测情况,总书记拿起量杯仔细端详水样,关切询问南水北调供水的水质标准、东线通水以来水质的变化情况,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听取水文职工的工作报告,江苏水文系统干部职工深感温暖、倍受鼓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落实省水利厅党组的安排,全省水文系统谨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温暖化作能量、用鼓舞加快行动,坚持社会水文方向,重布局、求突破,抓管理、强支撑,推动江苏水文事业开新局、谱新篇,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水文答卷。

  高起点部署 水文保障迈向新高度

  水文,承担着为水旱灾害防御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撑的重任,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须臾离不开水文的保障作用。高起点部署推进水文行业发展,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大任务。

  一方面,发展理念再创新。紧扣水利现代化目标,深入研究制定《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绘就“精准把脉江河、高效服务社会”的水文现代化蓝图。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一站多能、覆盖全面”的现代站网体系,“科技引领、智能感知”的立体监测体系,“精准支撑、智慧应用”的专业服务体系,“互联共享、精细高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协调有力、顺畅统一”的运行保障体系,以水文现代化保障水利现代化。另一方面,谋篇布局更系统。紧扣“重要水体全覆盖、水文要素全监测”愿景,认真编制《全省水文站网十年规划(2021-2030年)》,为水文“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了路径。未来10年,将谋划建成与国家水网江苏版块融合匹配,能够全面掌握水文情势、充分满足社会需求,覆盖流域、区域、城乡等各级各类水域的现代化水文站网体系,实现水量、水质、水生态、水土保持等各类监测项目的应测尽测、快测准测,以高质量的水文服务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建设 水文测报提升新精度

  加快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水情预报的提档升级,使水文测报更加精准、更加及时、更加全面,是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水文测报能力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是水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江苏水文着力推动测报方式改革,成效初显,决胜在望。

  一方面,测报能力再提升。江苏省级以上报汛站、基本站、小型水库预警站、中小河流站、地下水站等各类站点的水位、雨量、墒情监测要素全部实现自动测报,各类自动监测站的在线实时信息集中到统一平台,数据在线率、完整率均达到99%以上。我省自主研发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入选2020年水利部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自动测报水平全国领先。全省省级水资源质量监测的站点总数、站网密度、数据总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水利系统率先开展水生态监测能力国家级计量认证的扩项评审,水质、水量、水生态监测三驾马车齐头并进。2020年完成地下水50项检测能力扩项后,实现了地表水109项、地下水90项检测能力的全覆盖,全省检测能力得到突破,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技术迭代更有力。单兵系统、雷达侧扫、ADCP等流量在线监测,雷达水位、视频水位等在线实时识别与传输,车载系统在线巡测等一系列现代水文仪器和设备在全省全面推广使用。测站在线测报能力进一步提高,恶劣环境和复杂条件下的监测传输能力得到进一步保证。降雨、水位、流量、泥沙等全水文要素自动监测,低枯水、中高水、超标洪水等全量程自动监测,正在逐步实现。无人机设备、现代通信与卫星定位、遥感技术等新技术普遍应用于监测工作,“空天地”一体的水文监测感知体系正在构建。依托实时视频监控与会商系统,水文应对超标准洪水、突发水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与联合行动水平进一步提升,扁平化、高效化的应急测报特点不断呈现。

  高水平作为 水文服务谋求新效度

  着力防洪保安、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确保河湖安澜、一江清水北送,是政治任务;助力生态文明、幸福河湖建设,满足社会和人民对于亲水近水的需求,是时代命题。江苏水文以专业精准的信息产品,为涉水事务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水文发挥最大的行业作用和社会效益。

  一方面,分析评价再强化。构建各类数据统一管理、各类系统融合应用、各类分析综合支撑的水文智慧大脑,实现水文数据处理、预测预报和分析评价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十四五”期间水文服务能力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水文历史资料、实时数据和分析评价成果已经逐步录入数据库,为水文监测信息的全流程管控和整合共享提供了前置条件。依托江苏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区域化模型库、智能化算法库,为各项水文业务应用提供了统一支撑。涵盖水情、水质、水资源、水土保持等水文业务的统一分析评价平台整合融合,水文分析评价的流程化、标准化、智慧化步伐加快。以水文信息展播平台、太湖巡查监测信息采集系统等为代表的水文服务产品统一应用展示平台逐步推广使用,初步实现基础类、过程类、实况类、成果类、主题类、警示类等各类水文信息的集中展示,支持流域与区域的协同、控水与用水的衔接。另一方面,支撑服务更精准。围绕水旱灾害防御,一手抓精密监测,固定站点和应急监测同发力,确保各类实时数据和特征数据测得到、测得准、测得全;一手抓精准预报,雨水工情和台风路径全掌握,统筹上下游、协同左右岸、兼顾干支流,确保流域洪水与区域涝水报得快、报得准、报得长。围绕幸福河湖建设,对省领导担任河湖长的34个河湖开展水文监测,持续开展331条入长江支流、26条入洪泽湖支流、129条出入太湖河流的监测和分析,组织开展太湖巡查、护水控藻监测、蓝藻打捞督查等工作,守护“一江两湖”水环境改善。围绕水生态保护,在每月开展13个省管湖泊、6个大型水库水生态监测的基础上,新增开展16条重要河流的水生态监测工作;支撑全省主要河湖健康评估和生态河湖建设评价,持续做好水资源分析评价。围绕水土保持监管,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区域监管,服务水土保持规划考核管理。围绕服务社会公众,通过打造水文信息展播平台,加快水文监测视频信息图像识别,推广县级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等举措,向社会公众提供制作精细、便捷实用的普惠产品,为百姓辨识水、享用水导航,水文公共服务机制不断健全。

  高效能履职 水文管理打开新维度

  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行业管理形态,就是要以现代管理手段提升水文治理能力,以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水文工作效能。走进新时代,对标新要求,江苏提出了水文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一年来的强势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已浸润到水文行业的方方面面,江苏水文精细化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水文事业的空间不断壮阔,水文工作的质量不断精进。

  一方面,行业监管再发力。《江苏省水文条例》的修订,使得行业监管的地位进一步固化。水利部《水文监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的施行,使得行业监管的抓手进一步明确。镇江、扬州、盐城、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泰州等8个设区市相继出台了水文管理办法,保护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规范水文监测工作的法制环境得以形成。独具江苏特色的《水利地理信息图形标示》《雨水情分析特征值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等水文方面地方标准的颁布,资料汇交、平台共建、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等水文工作的技术环境不断完备。另一方面,业务管控更科学。水文精细化管理丛书、中心站工作手册、测站操作手册、实验室精细化工作手册等标准化系列文件的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实验室化验操作视频教程基本录制完成,大数据精细化预报研究完成原型软件开发,水文精细化管理不断落具落细。全国水文系统《水文监测单位安全生产评价规程》编制完成,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水文监测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标准》,泰州、镇江分局等单位率先成功创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构建起水文系统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水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在各县级水文监测中心推行“中心远程集中监控、测站现场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创新,在全省水文系统推行“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维、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发挥技师工作室平台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筹建水文勘测职业技能鉴定站,水文工作能效不断走高走强。加强文化建设举措,打造一批本土特色鲜明、历史底蕴深厚、社会影响深远的百年水文站和水情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讲好水文故事,以高品质文化建设为水文现代化进程赋能。

  

  (供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责编:厅办公室 许芬)


原文链接:http://jswater.jiangsu.gov.cn/art/2021/10/14/art_42274_100708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