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法治 > 正文

连云港市打造幸福河湖建设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1-11-27来源: 江苏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初冬时节,石梁河水库更显别样韵味。站在水库大坝之上,放眼望去,库区金沙碧水、蓝天倒映、鸥鹭旋舞……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石梁河水库是江苏省最大的水库,地处苏鲁两省的东海、赣榆、临沭三县区交界处,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入海枢纽工程,也是支撑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水库的防洪保护范围2000多平方公里,多年来在沂沭泗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水而秀,依水而兴。水,赋予了石梁河水库周围村庄特有的灵气,但一度,水也背负了该片区域粗放发展所付出的代价。长期以来,由于无序采砂、圈圩养殖等原因,石梁河水库周边生态环境毁坏、水体污染严重。

  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河长制,大力实施库区综合整治,以“一时整”蓄势“长久治”,变生态“痛点”为富民支点,为水库周边30万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石梁河水库片区“旧貌换新颜”,已成为许多省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聚焦综合整治

  推动绿色发展

  “采砂确实破坏生态环境,还是开办绿色产业好,可以为子孙后代造福。2019年我投资90多万元种植了30亩蓝莓,一亩地预计能收入3万元,收益可观。”原采砂主周自月坦言。在全面完成石梁河水库片区无序采砂整治后,连云港市又瞄准库区的“两违三乱”整治。多年来,石梁河水库片区违法圈圩、违法建设高发频发,从投资几百万元的养殖厂,到投资超千万元的窑厂,再到整村参与的圈圩养殖,“两违三乱”整治刻不容缓。针对这些违法建设,连云港市水利局结合省“两违”整治工作部署,全面启动石梁河库区“两违”整治“亮剑行动”。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实施库区“两违”专项清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1478项,清理违法圈圩627万平方米、违法建设超过60万平方米,整治完成率100%。同时,东海、赣榆两县区还针对水库周边不在任务清单里的“两违三乱”进行自行清理,实现了库区水环境和水事秩序持续向好。

  如果说无序采砂整治只是涉及砂老板们的利益,无序养殖网箱和“三无”船舶整治面对的,则是以渔业为生的养殖户和渔民,难度更大。在聚力打赢无序采砂整治、“两违三乱”整治两大攻坚战之后,无序养殖网箱和“三无”船舶整治被提上议事日程。

  “长期以来,库区水面养殖混乱、养殖密度过大等现象严重,让水库‘窒息’。水库网箱曾一度超过10.45万只,涉及赣榆、东海村民千余家,大密度养殖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生态空间承载能力。”连云港市水政支队负责人范运涛说:“正式整治以连云港市水利局等四部门去年11月下发的通告为标志,经过多方努力,今年4月10日,随着石梁河水库最后一批养殖网箱被销号,无序养殖网箱整治工作成功告一段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连云港市水利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卖鱼镇长”“卖鱼书记”“卖鱼小组”纷纷涌现,他们积极为养殖户找销路,为网箱清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无”船舶是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涉渔船只。“三无”船舶在库区大量存在,对于库区行洪安全、库区水生态环境及库区群众自身来说都是隐患。在连云港市纪委监委的全程督导下,市水利、农业农村、交通、公安等部门和东海、赣榆两县区紧密协作,截至目前已清理“三无”船舶3771艘,实现了动态清零目标。

  聚焦生态修复

  还百姓水清岸绿

  “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家住东海县石梁河镇的郑利江感叹道:“以前,石梁河水库水面油污遍布,水库周边尘土飞扬。现在,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时常能看到鸟儿在水面上嬉戏,让人很舒心。”每逢节假日,郑利江总会带着家人在河岸边的金沙滩上欣赏水天一色的美景,在环湖大道上散步。

  去年3月,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启动。连云港市创新投融资机制,发行地方政府水利专项债券1亿元,整合生态环保资金4766万元,用于水库生态修复。随后,连云港市交通控股集团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市水利部门的规划安排,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孟曹埠、王埠、刘金、葛沟、贾庄5处生态示范点,栽植苗木30万株,栽植生态涵养林2300亩,生态复绿总面积350万平方米。4条入库河流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库区周边村庄截污治污工程进展迅速,库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观。建成环湖道路49公里,方便周边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出行。下一步,连云港市将启动生态修复二期工程,进一步扩大生态复绿面积,优化完善环湖邻水侧道路、沙滩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全力塑造独具特色的水库美丽风光。

  “从整治到修复再到建成幸福河湖,连云港水利人的逐梦脚步不会停歇。我们将加快提升库区周边‘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确保将其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库区周边发展的交通瓶颈。锚定‘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幸福河湖目标和强化防洪保安、优化水源配置、加强系统治理、突出自然修复、弘扬历史传承、注重资源利用六大任务,做好碧水畅流、生态修复、乡村建设、道路通达、文旅融合五大工程,高效推进后续整治工作。”连云港市水利局局长徐希娟说。

  聚焦生态开发

  让富民兴村底色更足

  为了加快库区生态富民的步伐,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专门建立石梁河水库保护开发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水库综合开发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根据水库生态资源特点,编制了《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管理和保护规划》,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

  生态治理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推进石梁河水库生态综合治理中,连云港市始终坚持为民惠民原则,切实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群众从水库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共享绿色福祉。

  连云港市已组建国有采砂公司,采砂收入用于全市乡村振兴建设引导资金。首批专项乡村振兴引导资金504万元,以每个村18万元的标准,已经拨付到库区周围28个村。有序启动建设高标准规范化水产养殖区,采取“乡镇合作社+国有企业”相结合模式,以不超过水体面积10%为底线,划定9450亩水产养殖区水面用于高标准和规范化网箱养殖,另外90%水面由市县国有企业实施高品质生态增殖,渔业利润将惠及库区周边群众。目前,新型网箱已投放6400个,投放净水鱼苗112.8万尾,建设高效养殖平台9个,大水体养殖投放鲢、鳙鱼苗1217.5余万尾。“我们东窝子村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首批社员有19户,我们已经接收了新型养殖网箱390个。”近日,赣榆区班庄镇东窝子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恒宇兴奋地说:“这种新型高标准网箱结实耐用,环保又美观,在养鱼的同时,又能发展观光渔业,增加我们的收入。”

  经生态治理后的石梁河水库,水环境、水质量明显改善。水库将成为东海、赣榆两县区区域供水水源的补充和市区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连云港市还将积极争取调整兴利水位,增加蓄水量,通过工程措施,“南调”为徐圩石化基地提供应急水源;“北引”为柘汪临港产业区提供水源。同时有步骤开展水权交易改革探索,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按照“交通便民、生态惠民、产业富民”的建设思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连云港市正加快编制《石梁河库区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壮大石梁河库区“美丽经济”,带动群众走上生活富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库区乡村产业振兴,加大库区周边特色农旅富民产业培育力度。稳步推进库区周边集中居住区建设,逐步迁出库区管理范围内的村民。提升沿线村庄风貌,以“红瓦房”为普遍形态,加快推进库区周边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房改造,建设民宿体验区。

  聚焦清水进城

  为港城“后发先至”提供支撑

  “我们通过实施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弘扬等行动,全力做好库区保护利用‘大文章’,努力将水库的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徐希娟介绍,结合幸福河湖建设,水利局编制了《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清水进城行动方案》,进一步发挥石梁河水库“一湖好水”作用,引清水进城,实现活水绕城,更好地造福全市人民。

  重点实施碧水畅流工程。统筹推动源头治理、通道截污、水系连通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推动新沭河—通榆河—蔷薇河清水进城通道建成投用。提升水库及上游入库河道水质,建立跨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快调水及节制工程建设,新建乌龙河节制闸,实施乌龙河调度闸双向消能工程。实施送水通道截污治污工程,完成新沭河、通榆河沿线6个乡镇截污纳管、破损管网维修更换及排口整治,所属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加强城区水系连通,拆建龙尾河玉龙泵站,迁建大浦河新浦闸,加强海州区、连云区、市开发区河道疏浚和水网建设。整治主城区水环境,实施海州区东盐河、玉带河、龙尾河沿线雨污分流改造和破损管网维护,加快提升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结合清水进城,实施东盐河、玉带河、龙尾河河岸美化绿化、景观水位抬升和口袋公园、民俗文化、健身娱乐等设施建设。

  坚持以水为脉、以文铸魂、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切实发挥好石梁河水库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禀赋,推动库区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成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和省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石梁河水库旅游名片。积极传承弘扬民俗文化,举办石梁河水库“起鱼节”“龙舟赛”“美食周”,完成鱼鲜特色美食街改造,打造民俗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打造环库体育赛事,举办环库马拉松赛、自行车赛。建设水情教育基地和沂沭安澜主题公园,发掘和整理水库建设发展遗迹遗存,做好保护传承。

  未来,连云港市将紧紧围绕“一湖好水、一尾好鱼、一幅美景、一片祥和”的发展目标,融合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持续深入推进水库保护开发,把石梁河水库片区打造成为全市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幸福河湖建设的新标杆,为实现新时代的“后发先至”提供水生态支撑。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2021年11月22日


原文链接:http://jswater.jiangsu.gov.cn/art/2021/11/24/art_42852_101239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