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法治 > 正文

南京书写“治水护水”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2-04-03来源: 江苏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近年来,南京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以及“幸福河湖”建设,水质和水量得以明显提升。2021年,在用水总量缓慢下降的基础上,该市地下水取水量降至138万立方米,较2015年降了近4倍。这是南京的成绩单。

  南京,用呵护每一滴水的实际行动,有力呼应了“世界水日”“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的主题。而要探寻南京治水护水路径,则要从“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中寻找答案。

  

  傍水·缺水

  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1/4

  什么样的城市缺水?按国家住建部的定义,人均水资源量低于600立方米的城市,就是缺水型城市。

  很多人的印象中,奔涌长江穿城而过的南京,恐怕很难“缺”水。

  事实是,枯水年的南京本地人均水资源量约100立方米,丰水年也仅有400多立方米,不足全国1/4(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100立方米)。要不是临近长江,过境客水丰富,南京本土水资源将无法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求。

  这一数据曾在网上有过一番争论——南京全城近200条水道,长江、秦淮河穿绕全城,南京怎能缺水?

  刨除南京市1414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因素外,河道、长江之水并非想用就用。据南京市水务局生态河湖处负责人介绍,南京本地河湖不少,为保持一定的生态水位并非随取随用。长江水的取用也受到严格限制,再加上降水量并不平均,汛期集中了全年70%降水,大多因城市防汛排入江河湖泊,难以有效利用。

  相于对北方多数地区的“资源性缺水”,以及高山峡谷地带的“工程型缺水”,襟江带河的南京,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

  城市、经济、人口仍在增加,水资源压力持续加大,如何节约用好“每一滴水”,既是现实议题,也是迫切需求。

  决策·决断

  迈向治水新长征

  针对城区缺水问题,南京市水务工作者一直在寻找对策。

  “水资源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导致我们必须加大兴水治水管水力度,科学配置水资源。”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说。

  过去两年,整个南京市“节约用水”从口号变成了市民“精打细算”的实际行动。

  在农业用水方面推广高效节能灌溉技术;在工业用水上推行污、废水净化;生活用水呼吁“拧紧水阀”。仅污水循环利用一项,“污水处理城北厂每天达标排放尾水30万吨,注入河道补给用水,一年下来,相当于注入了20个玄武湖的水量。”

  家庭生活讲究“开源节流”,城市用水如何开源?南京水利工作者书写答卷的过程并不容易。

  话题需从南京为水资源保护立法那一年说起。

  2006年,公众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并未像如今这般强烈。那一年,南京市对地表和地下水进行了“普查”,结论令人吃惊——南京主要江河湖库Ⅰ类水已不复存在,Ⅱ类水主要在水库存和长江中心区,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

  形势急迫,第二年,《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应运而生。

  此后,南京治水一步未停,一年一个“治水工程”。在实现“水清岸绿”初步目标十年后,当地党报《新华日报》以“南京铁腕治水”为题发表了长篇通讯,对南京市河道治理、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的成就进行了总概括。“引言”用词尤为动情:

  ——这座特大城市以空前力度,以整座城向水“俯身”的姿态,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回到“城与水”“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朴素关系。

  去年初,国内知名书画家赵绪成在南京写生,他走了多个河道,面对眼前的水清岸绿,河道通畅,他说,“南京的水漂亮了!”

  涵水·养水

  七年减采4倍地下水

  为弥补地表用水不足,南京也是要向地下要水的。

  据南京水务局介绍,南京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6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3.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也同样弥足珍贵。

  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南京市起步较早。2007年《南京水资源保护条例》中,就有专门设置了“地下水资源保护”专章。2013年南京市政府颁布的《南京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再度规范了南京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

  目前,南京市开发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是沿江滩地孔隙水和浦口老山、江宁汤山地区的岩溶水。为利用好这些优质水资源,南京的做法相对“苛刻”。

  一是定量又定额。企业采水必须严格按照核定取水计划进行地下水开采,不能想采多少就采多少;

  再是取法有规范。制订了“取水三规范”,工程规范、行为规范、档案台账规范,最大程度上避免污染或过量采取地下水;

  ……

  上述规范中也包括地热水的开采。

  一系列做法带来了一组喜人的数据,2021年,在整个南京市用水总量缓慢下降的基础上,地下水取水量也由2015年的506万方立米下降到了138万立方米,七年减采近4倍。

  “惜水”也“爱水”的南京市水务局有一本地下水台账,全市16处地下水量监测点、41处水位监测点、25处水温监测点、15处水质监测点的数据全部汇总,哪里水质下降了,哪里水量下降了,一目了然,便于及时管理。

  管理的方式极具江南特色。以江宁区为例,在区域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之后,如今走近了再看,区域内一大批湿地、草甸、湖区等自然生态盎然,到了夏季,鱼虾戏水,草木丰茂,就连原来的矿坑深井也成了公园。

  地表水的涵养,也为地下水提供了丰沛水源。逐水而起的公园、花园、温泉,为南京市增添了一张张带有城市辨识度的靓丽名片。

  相哺·共生

  幸福河湖的展望

  恰如《南京铁腕治水》一文所说,城市治水,永远没有尽头。

  在多个场合,南京市水务部门负责人都说过,所谓“流水不腐”,无论上一年治水成就如何,治水之弦一刻也不能松懈。

  这实际上是南京市水务部门的自我加压。

  在南京水务部门一份《2022年水务工作计划中》中,这样的一句话铿锵有力——2022年,奋力将幸福河湖建设从“坚决”引向“深入”,从“领跑”引向“领先”,从“量变”引向“质变”,形成一批具有南京辨识度的示范样板。

  所谓“幸福河湖”,《中国河湖幸福指数报告2020》给出了定义,即,安澜之河,河道不洪不涝;富民之河,供水可靠,生活富裕;宜居之河,水清岸绿,宜居宜赏;生态之河,鱼翔浅底,万物共生;文化之河,传承历史,丰富现代文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南京打算这么做:

  ——完成174条幸福河湖建设,打造“15分钟亲水圈”;

  ——续建完成186项防汛消险工程,实施18个河道和7座水库消险;

  ——推进金川河等11项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14项城市暗涵整治等。

为守护好长江入苏“第一站”,南京市水务部门也给自己制定了标准,也称“四大突破”,确保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100%创优达标,在水质的达标等级上有新突破,在恢复河道、湖泊生物多样性上有新突破、在传承弘扬水文化上有新突破。

  为保证标准落地,今年将在全市试行河湖长星级化管理制度,依托“南京都市圈”,建立长江、水阳江、胥河等10条跨省跨界河湖共商共治。

  通过内河、长江、外河的联治,以点带面,串湖成珠,以珠带面,打造生态河湖岸线,以复合生态固化前期治理成果,为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的主题——“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交出具有“南京水务”辨识度的治水护水新答卷。

  (供稿:南京市水务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招锐)


原文链接:http://jswater.jiangsu.gov.cn/art/2022/3/28/art_42852_103915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