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不觉已在水利行业度过了6个多春秋,轮换了6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陌生到熟悉,从敬仰到敬畏,这一切的转变都开始于东雷一级站。
秋
2015年秋,我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入陕西省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被分配到基层东雷一级泵站担任技术员。报到当天,全站职工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三修两清一绿化”工作,由于还不熟悉机电设备,站长安排我到工程绿化组清理泵站护坡周围环境。当时的场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护坡上长满了杂草,虽然入秋后枝叶已经干枯,但坚固发达根系却牢牢扎在水泥板上难以铲除。护坡长近10米,坡度约60度,人站在上面保持平衡都异常的艰难,更别说来回移动除草。早晚的露气让坡面变得湿滑,给本就不易的工作又增添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泵站的年轻人还不多,职工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我和另一名比我小的同事仗着年轻,自告奋勇承担了这项任务。我俩腰上缠上麻绳,另一头由一名力气较大的老同事在坡岸上牵引着,这项任务注定是个体力活,也只能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完成。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打草机,原本以为很容易上手,结果发现打草绳到草根的距离很难掌握,近了会打到坡面上的石子,远了只能除掉叶片,石子和草屑被打得到处乱飞,一不小心就会飞进眼睛里。我站在斜坡上,上下半身根本无法协同发力,被绳子牵引的身体左右来回摇摆,双脚也不听使唤,不停地向下滑,不到10分钟,腰部便被绳子勒到疼痛难忍,连呼吸都觉得有点不畅。麻绳另一端的同事就更难了,我借助他的拉力“肆无忌惮”地摇摆着,短短的时间,他一身的体力全被我消耗殆尽了。
休息时,他告诉我首先要找到身体的重心,保持平衡,再依靠牵引力,就可以很轻松站立。打草绳转出的平面要与坡面平行,距离草根约5毫米,从干净的地方开始,然后就抢着亲自上阵给我做示范。我体力弱,本不敢拉住绳索当他的安全员,但他却只让我保证别撒手就行。没曾想快到退休年龄的他站在这样的斜坡上也可以矫健如飞,整条麻绳完全没有吃力,懒散的耷拉在半空,不到5分钟就超过了我的完成量。怀着一腔热血,我不甘示弱,决定再尝试一次,心中默默想着他刚刚传授的经验,有模有样的学着。这一次,我很快掌握了方法,也可以“飞檐走壁”。原来,看似简单的体力活,也有它的门道,也需要摸索总结,才能游刃有余。
夏
2017年夏,灌区干旱少雨,群众用水需求强烈,东雷一级站的抗旱任务相当艰巨。这一年,春灌运行了64天,黄河泥沙让水泵部件严重磨蚀,2台机组需要大修,检修还未结束,又开始夏灌。春夏连灌,春检夏灌同时进行,春检大修2台机组,这每一项都可以载入东雷一级站的运行史。因是渠首站,只能最后实施更新改造。泵站自1979年投入运行以来,设备老化严重,故障频发,每年的检修量特别大,电机轴和水泵轴连接起来有10多米长,解体维修后要达到各项装配精度也加剧了检修难度,往往三四个人合力才能拧下一根螺丝,推倒重来五六遍才能校准数据,十几个人配合才能吊起转子,整个检修动辄光就得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其间,我跟着同事们在满是泥泞的基坑里拆卸动叶外壳,在毫无支撑点的导流管内搭架子安装叶轮,在只能通行一人的管道口里钻进钻出,一遍一遍测量数据,虽然常常会被铁屑迷住双眼,被毛刺扎伤双手,被汗水打湿衣裤,被淤泥浸满鞋袜,但谁都不曾敷衍,也没有人喊停。
仍记得,这一年春检共用了57天,加上70多天的夏灌,全站职工整整连续奋战了200多天,共同用汗水为灌区了创造新的灌溉记录。每当说到这里,东雷一级站职工们的脸上总会洋溢出自豪的笑容。
春
2019年春,《渭南市东雷抽黄志(1990-2018)》通过专家终审,借调管理中心编志办,紧张忙碌的志书编纂时光宣告结束。那段经历不仅让我全面熟悉了东雷抽黄的全局工作结构,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水利文化孕育出的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精神。
志书终审会议前几天,我被诊断为膀胱癌,连续几天的血尿如滴水穿石般,慢慢的然摧毁着我仅剩的坚强。由于在网上查过相关治疗方法,因此当时并不打算做手术。那几天的夜晚好像异常的安静,躺在床上,脑子里总是不自觉地盘算,想着为为数不多的余生规划出一条活法,也想着如何让平淡的一生过得略微精彩一些。还记得检查报告刚出来时,办公室宋主任用他的抗癌经历不断地鼓励我,他的经历在平常听起来都特别的催泪,更别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眼泪很轻松的流了下来。夜晚虽然昏暗,但我还是看到了他眼眶里的泪花,或许是怕我看到更加失了信心,一向坚强的他转向另一边的同事,他俩共同劝我别多想,说县城医疗水平有限,到西安重新检查再说。
宋主任患过喉癌,做过了两次大手术,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身体却如灌区清善五级站那些运行了40多年的水泵机组一样,必须坚持维修养护,才能保持健康。但返聘的他却用这样的身体,短短的8个月时间,一笔一画用手写出了35万字,完成了断线28年的志书编纂。我们编志办公室只有3个人,庞杂的历史资料需要收集整理,大量的文字内容需要筛选编写校正,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那段时间不仅几乎没有周末,每天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好在已经有了4年的工作经验,水利工程知识变得不那么晦涩难懂,再加上东雷抽黄工程历史让我对水利行业生出了敬仰,这项繁杂的文字工作不但不枯燥,我还颇有兴趣。通过编志,我了解了10余万民工栉风沐雨1500多个日夜,引水上塬的历史,了解了年仅23的抽黄建设者许五喜为抢救集体财产毅然跳入黄河,壮烈牺牲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兴水富民的历程。从10多万民工到许五喜,从一代代水利人再到宋主任,越是深入去了解他们的奋斗历史,就越是心怀敬畏,敬重的是他们的艰苦付出和默默奉献,害怕的是与他们相比,自己的畏难怕苦和患得患失。这份敬畏之心给了我坚强的力量,让我能坦然面对病情,在志书终审的最后关头,我选择坚守岗位。
终审会议结束后,我到西安复诊发现原来是被误诊了,只是得了结石,我很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坚持,成功完成了工作任务,并有幸被志书编纂委员会确定为第一副主编,为自己的付出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冬
2020年冬,陕西渭北一带出现极寒天气,灌区取水点脱流,全部泵站前池冰封,冬春连旱使早早发芽的麦苗匆匆黄了下去,农民们焦急地打电话向管理中心要水。时间不等人。为了尽快缓解旱情,东雷一级站全体干部职工连夜集合,党员干部带头下河,用锄头钢钎开槽破冰,将黄河水引入一级站。各站职工身绑麻绳进入前池,用榔头铁锨砸冰碎冰,让机组顺利开机。眼看黄河水通过条条渠道缓缓流入地头,黄河凌汛却来了,大量冰块夹杂着柴草涌入前池,造成机组运行不稳,被迫停机,麦田还没来得及“解渴”,却又断了“粮”。东雷一级站随即开启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除了运行值班人员全部上阵,顶着寒风摸黑用挖掘机凿破冰面,用铁耙合力轮流打捞,经过一天一夜的加班加点,终于齐心协力使机组恢复运行。
5天凌汛险情中,职工们轮换坚守着这120个小时。天最终放晴,前池四岸一片片水印,分不清是冰块消融出的水,还是他们流下的汗水。战凌汛保开机硬仗刚刚结束,东雷一级站全体职工又马不停蹄投入到冬春连灌战斗中,他们放弃春节假期,连续坚守一线140多天,用3季5轮灌溉解渴农田159万亩次,再次创造了新的灌溉记录。这一次,虽然没能和“老家”的同事们一起应战,但我用笔下的文字,向大众传递了他们的故事,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水利,也希望能用普通水利人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砥砺奋进。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水利伴我走过了春夏秋冬,它给予我的不只有黄河的风花雪月,还有一堂堂生动的成长课,它让我看到有这么一群可敬的人一直在默默付出,他们用汗水浇灌青春,用青春润泽一方。
原文链接:http://slt.shaanxi.gov.cn/sy/qswh/202204/t20220425_22187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