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保护好水资源、水生态,意义重大。滦河是华北第二大河、承德第一大河,是承德的母亲河,也是天津和唐山重要水源地。今年以来,承德市坚决扛起“水源涵养、生态支撑”政治责任,担当负责,夙兴夜寐,统筹推进“治水、管水、涵水、护水、节水、保水”六项行动,持续加强五项举措,全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承德市河湖治理保护成果显著提升,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河湖、尤其是滦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持续加强水生态治理。河湖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涵水源、保生态能力不断增强。水保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投入资金5.3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8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示范创建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河道治理速度持续加快。大力实施“800里滦河水质保护”“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隆化县滦河干流生态修复治理、高新区滦河清淤等工程顺利实施,生态修复河道112.58公里,河道行洪能力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完成河道防洪达标治理168公里,达标治理率提升4.35%,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河道补水任务超额完成。统筹推进河湖复苏、河流水量分配、河道生态补水,双峰寺、庙宫、黄土梁、老虎沟等4座水库向下游武烈河、伊逊河、兴洲河、横河河道生态补水6729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92%,河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二是持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制定印发《承德市2022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深入推动落实“一断面一策”目标管理,实施水质目标管控机制,全年滦河干流5个国、省考地表水质断面达标率均为100%。实施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滦河大石庙、双塔山、下板城、张百湾镇及周台子村5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2022年计划的46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全部完成;滦河流经的136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三是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以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持续提升以潮河、滦河为重点的水质保障能力。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日趋规范,市区双峰寺水库、西区滦河供水工程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全面完成,宣传牌、交通警示牌等标志标识全面设置;双峰寺水库、西区滦河供水工程、四道河、丰宁县城水源保护区农村垃圾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市城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分季集中组织对城区内水体开展全面排查和清理,实现黑臭水体隐患动态清“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27%,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3%以上,主要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农药和农用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四是持续加强水域岸线管控。依法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全力维护河湖安全水环境。对267条河道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立行立改问题173个,列入“三个清单”台账推进整改问题12个,其中滦河双滦区段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销号。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清理整治,整改“四乱”问题38个,其中滦河双滦区段、高新区段各1个,已完成整改销号。五是持续加强典型示范创建。以宽城县“全省第二批河湖长制典型示范建设试点”建设为契机,坚持上下联动、共同探索,创新建立了潘家口水库库区和周边区域联防、联治、联建三大工作体系和九项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提升流域区域内河湖生态环境联合管护能力,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共防、共治、共建、共享成果提供了长效机制保障,为地方政府与水利部流域机构开展合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首创经验。
来源:承德市水务局
原文链接:http://slt.hebei.gov.cn/a/2022/12/24/8B84D95652EF4A85B1C848B9D1F6CF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