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去年1至12月63个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前10名区县中,南京列入排名的5个区全部入选,其中六合区、浦口区、江宁区位列全省前三。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南京以极端重视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力度,久久为功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座特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城与水、人与水正走向和谐共生。
在全省率先消灭城市“臭水沟”
“家门口的黑臭河变成了真正的‘幸福河’!”20日傍晚,家住南京南苑街道城开怡家小区的居民盛先生沿着幸福河散步时感慨道。
“河水变清了,河岸也变美了!”21日上午,记者在浦口区城南河象山路段看到,两岸绿树环绕,河岸广场上不少居民散步休憩,水清岸绿赢得附近多位居民点赞。
居民的感受、数据的排名指向一致——南京水环境持续向好。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居小秋介绍,省生态环境厅对纳入我省高质量发展考核的63个县(市、区)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按月向各地政府反馈排名情况,按季度向社会公开排名结果。该排名不看单一指标,而是依据污染综合指数判定,能较好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
工农河、清水塘、月牙湖、朱家河……在南京,一大批黑臭河蝶变清水渠,水流清畅正成为越来越多南京人的切身感受。
一组数据可证南京水环境之变。2014年,南京22个省控及以上断面中,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仅为45.5%,当时省内很多地市的优III比都超过了6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南京2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比例已达100%。
南京治水拿下多个全省第一。2016到2017年,南京完成城市建成区150条黑臭水体整治,率先在全省实现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2018年,南京7条省控入江支流全部达省高质量发展目标,水污染防治工作年度考核综合评分全省第一。去年,南京全市水环境更是达到历年最好水平,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了劣Ⅴ类水体。
市委书记15次调研“一条河”
与同级别城市相比,南京治水难度偏大。一方面,南京水系发达,水域占全市面积的11.4%;另一方面,大城市人口密集,污染负荷高,环境容量有限,光靠城市河道自净难以建立良性的生态循环。
南京咬定目标,铁腕出击,市领导高位协调。2018年6月,南京市委建立省控入江支流挂钩负责制,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认领一条劣V类入江支流,治理难度最大的金川河,由市委书记认领。截至今年2月,南京市主要领导先后就水环境开展近70次专项调度,其中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连续15次调研金川河。
区、街镇党政一把手是河道治理第一责任人。南京全市2700多个重要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全市3011名党政干部分别担任市、区、镇街和村社级河长,各个区和园区由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河长,区领导担任重要河道河长,全市形成坚决啃下水质达标“硬骨头”的巨大合力。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南京坚持治水与治城、治标与治本、治河与治污相结合。”南京水环境提升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为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南京近年新建污水主次管网480公里,已完成江心洲、城北等城市重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去年全面实施主城六大污水系统1400公里污水管网检测排查,其中城北片区已基本完成。
以最严苛的经济手段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我省2014年开始实行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2018年,南京将补偿标准提高到省里的两倍。居小秋说,河道治不好就要“交钱”,有的区为一条河被罚数千万元。去年起,南京将全市28条入江支流全部纳入区域补偿范围。
要在“看不见处”下大功夫
“打赢碧水攻坚战,看得见的河流要治,看不见的暗涵也要治。”南京市水务局水环境处副处长张晓峰说。
在城市发展中,南京不少河道被掩盖填埋,成为暗河。据不完全统计,10年内南京消失的城市河流有20多条。
“被覆盖的暗涵藏污纳垢,直接影响明河水质。”南京水环境提升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暗涵深埋地下,很难发现问题,不少暗涵更是成为污水通道,改造难度极大。南京正在试点部分暗涵的控源截污整治,其中南玉带河段暗涵已经立项,南十里长沟段暗涵将结合道路建设尽量打开。
暗涵引发的治水难题令人反思。相关专家坦言,在尽力还清旧账的同时,要平衡城市快速发展与河湖水体的保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保护看不见的地下排水管网,并在规划之初就预留空间。
“治水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总体战。要实现活水清流,必须系统化思维,综合施策。”张晓峰说,南京水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仍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雨天面源污染入河、沿河截流沟暗涵溢流排水、雨污管网不健全、现代化信息化监管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
久久为功,南京治水再立新目标。至2020年底,全市域消除黑臭河道,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累计完成率达100%,28条省、市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全部消除劣Ⅴ类,22个地表水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比例达到省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