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因食用野生蝙蝠导致感染病毒”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疫情源头,虽然这一说法在后续调查研究中被推翻,但人们对于保护野生动物及禁食野生动物的关注度持续高涨。
近日,全新编制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植物名录》)开始向全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
时隔30余年后,《动物名录》终于将迎来首次调整。此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动态更新机制并无硬性规定,导致该名录更新滞后。201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法律修改后新增“名录每5年评估一次”规定。
据统计,与初版《动物名录》相比,新版《动物名录》收录的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初版名录共涉及12纲53目近300种野生动物,新版收录了17个纲70目661种野生动物。新版《动物名录》共新增了347个物种,新增物种比初版名录收录的野生动物总数还多。大部分增为二级,少数直接增为一级,更多小型动物被纳入《动物名录》。
新编《植物名录》共收录468种和25类野生植物,在第一批《植物名录》基础上,删除55种,增加了296种和17类,物种数量相较之前增加近一倍。较1999年发布的第一批《植物名录》,许多经济价值较高、资源破坏严重的植物类群被列入新编《植物名录》,比如兰科、牡丹、人参等。
新编制的《动物名录》《植物名录》逐步实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事件,也是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此次名录更新工作,对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会产生深远影响,也有利于国家的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地保护以及全国生态环境的修复,为政府制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并引起公众的重视。
未来,希望国家能建设出一个动态的名录跟踪及更新机制,及时反映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效果,为后续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