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县县委、县政府面对水资源匮乏、降雨减少等突出问题,转变工作思路,打出了一套“引、蓄、建、节”组合拳,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连年丰收打下了坚实的水利基础。据统计,2022年,全县粮食总产由2018年的13.4亿斤增长到15.8亿斤,年均增长4.5%;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1.5万元增长到2.2万元,年均增长10.9%,走出了一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助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的新路子。
一、全力以赴,开源引水破解难题。县委、县政府为破解缺水难题,采取了开源引水的有力措施,每年引水高达8000多万立方米,既补充了县域内的水资源,又优化了水资源环境,全县缺水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前制定引水计划。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每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县水利局就召开专题会议,对引水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组织人员分别到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各地的用水需求及重点用水区域,做出切实可行的引水方案。派技术人员对引水线路进行实地勘测,为顺利引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二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每年的春季农田灌溉期到来之前,都由县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上级水利部门就全县的农业生产、常年用水量及用水缺口等情况,做详细的汇报和业务对接,并了解掌握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积极跟进,力争取得上级的支持,给予更多的引水指标。同时,为确保引水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分管领导亲自带领相关人员,提前与引水线路上游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一路“绿灯”早放水、多引水。三是加强引水运行管理。引水期间,县水利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引水渠道进行昼夜巡查,发现阻水障碍立即予以清除,保障引水渠道畅通无阻。对引水渠道的病险桥梁逐一进行检查,设立限行标志或禁止通行。加大对引水渠道沿村企业、村庄的宣传教育和管理,严禁向渠道内倾倒垃圾或废物,以防水体受到污染。
二、多措并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县委、县政府把河渠坑塘互连互通作为蓄水保水的重要前提,按照“能蓄则蓄、应蓄尽蓄、蓄足蓄满”的原则,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把蓄水保水各项工作一一落到实处。一是持续实施清淤工程。县财政先后投资近4亿元,以骨干河道为重点,大力开展河渠水系连通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谋划实施了一批清淤项目,共清淤疏浚河渠251公里,扩挖坑塘114座,新增蓄水能力2000多万立方米,初步形成了河渠互连、水源互济的水系格局。二是全力打通“断头”河道。景县马家渠下游段近200米河道因常年无水淤平,严重影响了县级渠道的连通和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为解决这个问题,多方筹集资金180万元,对堵塞河段进行了疏通治理,清淤土方1.5万立方米,铺设D2000钢筋混凝土管道246米。该工程实施后,实现了马家渠与跃进渠的贯通,增加了马家渠下游向跃进渠的输水能力。三是恢复水闸节制能力。投资40余万元,对年久失修的水闸门进行了更新改造,新上退水闸门一套,对三处闸门进行了维修,彻底解决了水闸节制作用无法正常发挥,给引水工作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又先后投资460余万元对位于景县河道下游的王坊子闸、樊桥闸两座废弃水闸进行拆除重建,保证了引水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了水“引的来、留的住、用的好”的预期目标。
三、精心谋划,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实现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中之重。因此,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根据全县水利设施分布和长远发展需求,抓重点、补短板,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成立了景县江江河灌区管理中心,并委托相关机构编制《景县江江河灌区总体规划》,摸清全县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全面规划灌区建设,为灌区管理和长效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二是完善灌溉设施。先后投资1.6亿元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灌溉水源置换等项目,共建设扬水站点370座,安装水泵500套,铺设玻璃钢管道20公里,铺设地下防渗管道372公里,安装变压器100台套,建设田间机耕路81公里,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是强化质量监管。县水利局在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成立了工程质量检查监管专班,建立健全了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管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对现场检查监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参建单位限期整改,切实筑牢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屏障。
四、多策并用,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县委、县政府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出发,积极向广大农民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通过实施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新型农田灌溉方式等措施,不但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用水量,而且还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推广抗旱品种。依托“院县合作”平台,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开展合作,打造了“志清合作社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先后推广了衡麦30、衡观35和农大372、鑫农科898等小麦玉米抗旱品种10余个,实现了小麦、玉米节水品种的全覆盖,亩均节水约50立方米。二是调整种植结构。景县以季节性休耕地块为主,积极推广抗旱杂粮作物新品种,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形成了王千寺马贾庄高粱示范基地、留府润达谷子示范基地、青兰景泓苑黑小麦示范基地三大基地,种植高粱、谷子、甘薯等抗旱杂粮作物10万余亩,亩均节水约60立方米,亩均纯收入比传统农作物多200-400元。三是实施节水技术。在全县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灌溉面积近13万亩,在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种植片区,安装使用了滴灌、膜下滴灌、浅埋滴灌、测墒灌溉、微喷、地埋伸缩式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据测算,亩均节水约60立方米,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民减轻经济负担900多万元。近年来,由于景县在农业灌溉节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做法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网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成为远近闻名的“节约农田灌溉用水,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鲜活样板。
来源:景县县委办公室、景县水利局
原文链接:http://slt.hebei.gov.cn/a/2023/10/30/FE3214FBEFE241C08163A3A1A1F24EB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