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西北信息报:高质量守护绿水青山——“水韵西安,与城共生”主题采风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4-03-23来源: 陕西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春江水暖,绿柳摇曳。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水务局联合西安水务集团等部门共同启动2024年“水韵西安 与城共生”节水系列宣传活动。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中、省、市媒体组成采访团走进西安,深入西安市第四再生水厂、白桦林团员小区、浐灞国际港坝河全运湖段等点位,探寻水资源再生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以多样视角,共同刻画属于新时代西安的精彩篇章。

      “变废为宝”的魔术师

      活动中,采风团首站抵达西安水务集团净水处理公司第四再生水厂(以下简称第四再生水厂)中心控制室,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化操作监测各项数据,电子大屏上显示的正是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污水处理情况。“我们主要承担来自主城区、太华路以西区域的城市污水处理,每天大概有50万吨污水流入。”第四再生水厂副厂长巩文科说,为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转,厂区的各个区域、不同班组的工作人员每两小时要巡检一次。

      小桥流水、花卉绿植……这里高颜值的厂区环境,瞬间打消一行人对污水处理厂的认知。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用途广泛,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

      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再生水厂共处理污水1.81亿吨,其中有1.75亿吨用作渭河生态补给,对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07.1万立方米/日,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升到准四类。随着累计铺设再生水管网233公里,西安市的再生水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利用、绿地灌溉、农业灌溉、市政供暖等多个领域,再生水年利用率达到34%以上,再生水在为城市用水“减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探寻人水和谐共生的“西安”故事

      在西咸新区的斗门水库,采访团成员坐上缆车缓缓向前,碧绿的水面,一群水鸟嬉戏其中,美如画卷。
斗门水库利用原昆明池旧址的历史低洼库盆遗存进行建设,是省市及西咸新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大水利、生态、民生及文化工程,是一座以供水和改善生态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平原水库。

      “北池是在2021年建成,2022年正式蓄水。2023年年底,南池实现围坝的合围,目前的主要建设工作包括土方开挖、围坝填筑、护坡施工,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建成,达到蓄水条件。南池建成后,将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提供生活生产用水。”西安昆明池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水保工作部副部长、陕西省斗门水库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刘毅乐说。目前,南池已完成了土坝开挖、大坝回填等工程,正在进行堤坝护坡,预计今年达到蓄水条件,届时将为保障城市供水贡献更多力量。

      绵延不息的母亲河,滋养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百姓。如今,还成为了群众娱乐、休闲打卡的胜地。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南起北绕城高速,北至灞河入渭口,全长8.17公里。通过河道曲率化改造、河道清淤治理、生态驳岸的建设,将原有老旧硬质防护升级改造成疏林草地、滨河亲水的整体生态格局。“三河一山”绿道国际港务区段以全运会西安奥体中心轴线与灞河生态轴线为核心,串联长安云、长安乐等地标性建筑,新建的跨灞河慢行桥连通一河两岸绿色廊道。工程于2021年5月全面完工。2022年12月,潘河国际港务区段被评为“陕西省幸福河湖”。

  
      据浐灞国际港生态环境局吴兴介绍,绿道沿线设置5座驿站,配备公共卫生间、便利店、餐饮等服务,充分满足游客游览休闲需求。在驿站的命名上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历史典故,让每一处驿站就是一段历史。在标识标牌内容设计上充分提炼本地民俗文化、历史人物、历史遗存,让绿道成为有故事的绿道,让游客在观赏美丽的河岸风景中领略本地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人们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驻足灞河河边,那里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着,水面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好似预示着西安“绿色、节水、低碳”的美好未来!

      西北信息报:http://epaper.xbxxb.com/xbxxb/20240319/html/content_20240319002005.htm


原文链接:http://slt.shaanxi.gov.cn/sy/mtjj/202403/t20240319_23233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