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湭河水面薄雾萦绕,宛如仙女戴着羞涩的面纱;轻波抚岸,虫鸣鸟语,汇成一首悦耳的晨曲。市民晨练的身影跃动在河面上,一河碧水倒映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更是优美生态带给人民的幸福和欢乐。
2023年以来,陕西省渭南市以美丽渭南建设为引领,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强化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全市河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条条河流、一座座水库焕发光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织密河湖防护一张网
渭南市河流众多,水情复杂。为了让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人管护,渭南市全面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各级河湖长认真履职、互相配合,协调解决河湖治理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渭南市将河湖长制纳入党委、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范畴,将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工作成效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强化跨区域河流管理保护,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渭南市10个县(市、区)分别与各自毗邻县区建立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跨界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渭南市高新区河长办与西安市临潼区河长办建立渭河干流非法采砂跨界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渭南市河长办与商洛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河长办联合制定跨界河流河长制联动方案及市级联席会议制度。
渭南市建立完善“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湖长、警长及检察长在各自领域保护河湖生态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渭南市河湖管理保护执法合力。
落实巡河员(护河员)及志愿者队伍建设,渭南市设立村级河湖长制工作室,开展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随着河湖长制工作网络不断向末端延伸,渭南市已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湖保护网。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的管理机制下,水环境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生态河湖熠熠生辉,镶嵌在秦东大地上。
下好河湖治理一盘棋
守护碧水长流,不仅要有决心和责任心,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有力的措施。
渭南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三严、四联、五张网”管理模式。坚持“点线面”治理,压实采砂管理“四个责任人”巡查职责,明确巡查责任区段。成立采砂办公室,强化河道采砂作业区监管,依法严肃查处未经批准采砂及在禁采区、禁采期采砂等违法违规行为。
组建渭河非法采砂联合整治工作站。渭南市河长办、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检查活动,严厉打击“蚂蚁搬家”式非法采砂,共清理非法采砂点16个,查处案件77起,行政处罚非法采砂案件共66件,渭南市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渭南市强化水资源管护,实现全市自备水源取用水户、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积极推进非常规水利用,蒲城县入选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规范地下水取用水行为,渭南市城区、富平井灌区、蒲城井灌区水位均呈上升趋势。积极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企业等节水单元创建,建成各类节水示范单元437个。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县域节水达标率为80%。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平方公里,治理河道21公里,完成1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
绘就美丽河湖一幅画
渭南市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主线,坚持“三水”统筹,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渭南认真实施9个国考断面“十四五”水体达标方案,组织各县(市、区)编制29个市控断面“一断一策”水体达标年度实施方案,共同推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渭南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的通知》,常态化开展水源水质监测工作,每月开展市级水源地水质检测,定期对县级和万人千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
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完成黄河干流、渭河干流、石川河干流、北洛河干流和双桥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和部分排污口的整治任务,确保水质达标排放。加快项目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从2017年的65%提高到目前的9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从2017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91.48%。
2023年,渭南市9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十四五”考核目标,优良比例达100%。
黄河网:http://www.yrcc.gov.cn/xwzx/lylw/202404/t20240407_259716.html
原文链接:http://slt.shaanxi.gov.cn/sy/mtjj/202404/t20240408_23253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