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市颍州区
水系连通工程助力抗旱保灌
□通讯员 汪文婕 闫翊
打通大循环、疏通微循环、畅通全流域……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依托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清淤疏浚、拆除堵坝、建设控制性工程等措施,恢复沟塘河湖自然连通,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有效保障灌溉用水需求。
连通全域水系,有效保障农田灌溉用水
6月15日,烈日炎炎。在颍州区三十里河排灌站中控室内,机器轰鸣,8台机组马力全开。工作人员紧盯着操作台,密切关注着每台机组的运行状态,保证最大限度调水。泉河水从这里提升后经高水河和中水河西奔南下,并通过水系连通至区内其他沟河,流向灌区。
颍州区西湖镇梳妆村村民刘强家的农田紧挨着中水河。6月初,10来亩玉米种下后,几乎就没下过雨,但玉米苗长势良好。“这多亏了调来的水,足够我们灌溉用了。从种下到现在,我们已经浇了两次了。”刘强说。
“三十里河排灌站的8台提水机组每天可以提水80万立方米,保障西湖镇、三合镇、程集镇等乡镇9万多亩的农田灌溉。”三十里河排灌站站长张彬介绍,提水机组从5月底开始全部投入运行,保障农业用水。
近年来,颍州区围绕境内18条骨干沟河,重点实施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清淤疏浚、打通断河、拆除堵坝、整治违章、岸坡防护等措施,退还水域生态空间,恢复河湖(沟塘)等水体自然连通,增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消除黑臭水体,保护河流和河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建设控制性工程,完善河流防洪排涝灌溉设施,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有效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
“连通骨干沟河,打通了全域水系,有效实现‘活水’目标,提升了骨干河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颍州区水电排灌站站长岳子海表示,目前全区泵站已开机1200多台时,有效保障农作物灌溉用水。
疏通“毛细血管”,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供水
这十来天,颍州区三塔集镇前进村75岁的李文庆和老伴在自家玉米地里浇水,现在玉米苗已经长出20厘米了。玉米地与董王庄沟一路之隔,让老两口节约了人力物力,快捷又方便。“多亏了润河水来到村里,我们抗旱才不愁。”李文庆介绍。
李文庆提到的润河水,是通过新修建的董王庄提水站从润河调至董王庄沟的水,今年5月提水站开始投入试运行。“近期,董王庄提水站的3台提水机组24小时开机调水,每天调水约9万立方米,最大限度保证周围群众农业灌溉用水。”颍州区三塔集镇水利站站长于飞介绍。通过骨干河道治理及控制性建筑物建设,润河水经区域内骨干河道输送和闸泵等配水设施的统一调配,进入三塔集全域,形成一个完整的引配水系统。在提高三塔集镇区域的排涝标准的同时,使水源“引得来”“蓄得住”“排得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颍州区在骨干河流连通的基础上,建设农村小水体水生态治理工程,疏通“毛细血管”,重点对辖区自然村庄内不具备排涝灌溉功能的废旧沟塘进行填埋、复垦耕种等,对具有排涝灌溉功能的沟塘恢复“活水”功能,疏通全域水系治理“最后一米”,打造“水清、沟畅、岸绿、景美、人和”的农村水环境,彻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工程涉及颍州区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沟塘清淤822处,清淤疏浚土方367.27万立方米,修建生态护坡36.31万平方米、配套桥涵工程1487座,安装安全防护网和安全防护栏62.7千米等。”颍州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工程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已经实施三塔集镇片区、三合镇片区、马寨乡片区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35亿元。
原文链接:https://slt.ah.gov.cn/xwzx/mtgz/1223754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