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境域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以峄山大断裂为界,邹城市东部以泰沂山区向南延伸的低山丘陵为主,多为花岗岩地质;西部以平原洼地为主,多为石灰岩地质。邹城市东部花岗岩地区主要包括大束镇、田黄镇、城前镇、张庄镇、香城镇、峄山镇东部、看庄镇东部,总面积约937.5平方公里,辖区内约40万人。2020年以前,邹城市东部花岗岩片区基本为单村供水,每个村庄都打机井1眼,上水量5-10方/小时就可以满足全村供水需求。但单村供水普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缺少消毒设施等问题。2020年,邹城市投资5.6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东部花岗岩片区新打水源井72眼,新建12座规模化水厂,设计年供水量1000万方,实际年供水量500-600万方,改造村内供水管网400余处,邹城东部地区供水规模化率由10%提升至90%,农村供水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地下水源亮红灯
邹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后,花岗岩地区地下水极度短缺、补给跟不上的事实很快就暴露出来。2021年6个水厂缺水,305个村庄供水不正常,末端村庄长时间停水。2022年6月,城前镇北王水厂缺水。2023年3月,城前镇雨山水厂5个水源井全部抽空;2023年5-6月,邹城东部地区4个水厂分时供水。水源短缺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天气因素,地下水资源来自于上一年的降雨有效下渗,邹城市秋、冬、春三季降雨稀少,导致5、6月份是地下水资源最紧缺的时期。二是地质因素,邹东花岗岩具有坚硬的结构和较少的孔隙,导致地下水的流动性非常差,只有在裂隙和节理中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有限的机会,单井上水量10-30方/小时。很多水源井刚开始上水量很好,但经年累月长时间运营后,将原来几十年存的地下水源抽干,补给跟不上,上水量锐减。三是人为因素,为了追求规模化率,邹城市将很多单村工程并入水厂供水,加大了水厂负担。同时,随着高标田等灌溉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井越打越深,但水越来越少。
二、多种探索在行动
2021年,邹城市在花岗岩地区新打水源井10眼,但经过3年运行的考验,已确定邹城东部花岗岩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是基本确定的,打再多的水源井已经意义不大。2022年以来,邹城市尝试了水厂互联互通、互相补给,提高供水保障率。市水务局组织实施了“联网调水”工程,由富水区域向贫水区域调水,铺设了7条调水线路,分别是:田黄镇后峪村水源井至城前镇雨山水厂、田黄镇大刘村水源井至城前镇北王水厂、大束镇东山头水厂至中心店镇水厂、峄山镇西参水厂至看庄镇孟官庄水厂、峄山镇西参水厂至大一水厂、张庄镇位庄水厂至香城镇田石滩水厂、香城镇北齐水厂至看庄镇孟官庄水厂。工程实施后,发挥了较大的效益,2024年大旱之年,邹城市农村供水基本实现了稳定运行。
三、省长指出新方向
2023年7月、2024年4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连续两次召开全省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会议,提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要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的殷殷嘱托,切实把农村供水保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加快构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规模化工程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全过程监测体系、智慧化管理体系,确保到2025年,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地表水覆盖人口达到80%、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6%”的任务目标。
四、地表水源保成功
邹城市立即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对省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落实,委托省水科院编制了《邹城市东部片区地表水厂项目可研报告》,结合邹城本地实际情况,论证利用地表水源保障花岗岩地区供水的可行性。
2024年5月,邹城市新建改造启用了4眼沿河廊道井。廊道井建设位置主要有两个考虑因素,一是河道来水面积要大,最好30平方公里以上,二是上游没有污染型企业及养殖场。将廊道建于老河道的最底部用于收集浅层地表水,通过几米甚至十几米厚的砂层过滤后,浅层地表水水质非常好。廊道井单井上水量50-100方/小时,并入水厂蓄水池进行水质处理,与地下水掺水使用,水量、水质都得到显著提高。
2024年6月起,邹城市投资2亿元,在东部片区依托中型水库建设地表水厂,水库的供水保障能力与流域面积有关系,一般1平方公里能够产水10-12万方。通过地表水厂建设,进一步增加了规模化水厂水源保障能力,确保了邹城东部花岗岩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原文链接:http://wr.shandong.gov.cn/xwzx_319/dfss/202407/t20240703_47408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