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涨不过抗洪的决心”
——夜访安徽同马大堤
新华社记者陈诺、赵金正、金剑
深夜里,黑漆漆的坝坡,一道道光柱由远及近,连成一片,一群穿着胶靴的人正一手举着手电筒,一手把着铁锹,埋着头并排走在草丛里。
“有蛐蛐儿叫唤,说明咱堤坝安全着哩。”56岁的陶联合上身湿透,胶靴沾满泥土,他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一边告诉记者,管涌最有可能出现在坝坡底部的草丛深处。
陶联合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华阳河农场的分场主管,7月1日是他在同马大堤巡堤查险的第4天。
7月1日晚,同马大堤上,华阳河农场的职工在巡堤查险。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安徽宿松,八百里皖江之首,同马大堤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于长江北岸。6月30日,安徽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同马大堤成为此轮长江中下游汛情的“晴雨表”之一,这里的长江汇口站水位以每天20厘米的速度上涨,此时洪水已经没过低矮的小树,直抵大堤的“腰部”。
6月29日凌晨,同马大堤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近千名干部群众被动员起来,爬上大堤,开始日夜值守。每4个小时,他们就要在所负责的坝坡上走一趟,虽然只有一公里,但这样拉网式排查,看得仔细,来回要耗上40分钟。
69个插着党旗和国旗的帐篷,立在同马大堤宿松段60余公里的堤顶,串起了一道“人防”长城。47号帐篷,是陶联合和10余个同事们的“烽火台”。
两张行军床、两台电扇、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就是帐篷里的全部家当。“堤上的蚊虫咬人不松口,我们都不敢开灯。”一盏昏暗的节能灯下,巡堤回来的陶联合说。
记者走下大堤,迎面遇上了正在夜间巡查的张勇刚。他是宿松县水利局局长,也是防汛指挥部的副总指挥,指挥部就设在堤旁,此时灯火通明。
应急物料准备好了,巡查人员持续集结,备用安置点安排到位……张勇刚掰着手指向记者历数这几日马不停蹄的工作,“群众转移安置已经开始,明天打算去外护圩看看。”
“根据预测,7月5日后,水位可能会缓降。”他声音沙哑,语气却坚定,“咱们就是和洪水抢时间,江水涨不过抗洪的决心。”
夜深了,雨停了,江水正静静地流过。
原文链接:https://slt.ah.gov.cn/xwzx/mtgz/1223905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