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季,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水稻迎来插秧季,晋祠镇赤桥村的稻田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繁忙景象,稻农们顶着烈日,正忙着整地、浇灌、插秧……不远处的芦苇旁,清澈的泉水正从泉眼中流出,灌溉着一片片的稻田。
赤桥村东临晋阳大道,南接晋祠景区,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流淌千年的智伯渠从村中穿流而过,范仲淹曾在《晋祠泉》一诗中,用“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描绘了智伯渠带给当地百姓的绵绵福祉。
记者在现场看到,蓝天白云之下,清晰可见的泉眼处正汩汩地冒着泉水。当地人介绍,原智伯渠经过的稻田周围如今已涌现出8处泉水,灌溉着稻田。正在自家田里忙碌的赤桥村村民王文宇擦了擦汗,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泉眼,后来断流了,最近几个月,村民发现泉眼开始陆续复流,这个变化让大家都非常高兴,断流的泉水又恢复了,可以重新灌溉稻田。”
20世纪90年代,由于泉域内地下水大量开采等原因,导致晋祠泉水出现断流的状况。近年来,太原市高度重视,大力实施超采区治理、煤矿综合整治、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等一系列措施,晋祠泉水位明显止降回升,在多处陆续出现了泉水复流的景象。
自晋祠周边多处泉眼复流以来,太原市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和重点泉域保护,严格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和《太原市地下水超载治理方案》,持续巩固拓展晋祠泉出流现有成果,继续实施水源置换和关井压采工程,实施太原市晋祠泉域数字孪生建设项目,强化科技赋能,加大汾河二库高水位生态补水,严格保护区取用水监管,力争实现晋祠泉稳定复流。
泉水的复流也让大家看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益处。村民们告诉记者,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多年未出现在此地的中华赤麻鸭,近来也常常可以看到其身影。不仅赤麻鸭回归,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白鹮等多达13种野生鸟类在这里栖息。
阳光热烈,树影婆娑。远处的稻田里,稻农们正忙着插秧,机器来往忙碌不停,鸟儿在附近的芦苇丛里来回穿梭,青山绿水,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
据悉,随着当地泉水复流,可以逐渐满足赤桥稻田用水需求,村民说:“希望未来能够种出小时候的大米,让更多的人品尝原汁原味的晋祠大米。”
记者
来源:山西日报 2024年8月8日 第十二版
原文链接:http://slt.shanxi.gov.cn/sldt/tbtj_358/sxrb_3069/202408/t20240808_96294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