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化载体 守护一江碧水
——安徽省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水文化建设纪实
□通讯员 曹蕾 文/图
“滚滚长江穿境于南,滔滔雷水润泽其中”,安徽望江县拥有27万亩水域面积和65.3公里的长江岸线。望江先民在亲近水、利用水、管理水、保护水、鉴赏水的千年实践中,孕育出相因相生的生态理念。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安徽省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望江局)通过一系列扎实的管理措施,激发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活力与潜能。
旧貌新颜 传承水文化基因
望江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水利开发建设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望江先民便逐水而居、与水共生,留存有汪洋遗址、黄家堰遗址等;曾抱九省之移民,广交八方之垦者,近代以来望江不断吸纳外来移民共奋进,使“泽国数旬翻麦浪,欧乡万顷变良田”;面对自然灾害考验,部队官兵与水利干部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坚守在防汛最前沿……
跨越历史的长河,翻开岁月的篇章,望江局将悠久的治水历史记录在同马大堤上:堤顶公路边、青草环绕处,历史事件及烈士事迹镌刻在石块上,让人们学习瞻仰;龙潭险段、六合崩岸,浮雕映碧水、巨石镇安澜,过去的险工险段处成为文化公园;沿堤修筑的文化长廊,将沿堤基础设施作为水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载体,拓宽水情教育传播渠道,增强群众水文化认知、水安全意识和水保护自觉。
打造品牌 彰显水文化元素
“仲源泣墓”“王祥卧冰”“孟宗哭笋”,三孝故事发生于此,荟萃为世代传承的孝文化;“毋过雷池一步”,规则意识扎根于此,铸就了清明的廉文化;渡江战役中“回民渡江突击队”在枪林弹雨中用小船划出闪耀的红色文化……这些望江特色文化因水而生,成为支撑望江发展的力量源泉。
面对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这一时代课题,望江局积极响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号召,与皖江职校进行合作,在滨江之岸的雷池文化园内建成长江·望江水文化馆,依托研学基地推动水知识宣传普及。
展馆以时间为轴、水作纽带,串联起望江县水利工程变迁以及治水理念发展创新,助力打造雷池文化品牌。展馆通过多角度讲解、多形式互动,兼具人文趣味性和专业严谨性,将一以贯之的亲水传统以及对水的尊崇敬畏,深植于群众心中。
持续发展 厚植水文化理念
在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过程中,望江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水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推动“绿美江淮”行动。
从“百里江堤百里柳,百里绿城碎浪头”的柳树纯林,发展为以意杨、旱柳为主要树种,栾树、枫香、乌桕等乡土树种和谐共生,集防浪护坡、水土保持与景观美化效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望江局重视长江岸线及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严格湿地保护区、江豚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管控,加大棉花洲、娘娘滩等重点生态绿地的保护力度。
望江局坚持以水定地、水岸同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逐步建立涉水事务综合管理机制,为一江碧水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同时,持续拓宽“生态﹢”发展路径,规划可漫步、可骑游的健身步道,塑造共享亲水乐水的生态文化景点,着力提升涉水活动体验感、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在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助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确保一江碧水润泽后世,百里廊道惠及全民。
“新时代我们更要讲好望江治水兴水的故事,让群众成为水文化拥有、分享和实践的主体,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望江局局长檀北来表示。
长江·望江水文化馆
原文链接:https://slt.ah.gov.cn/xwzx/mtgz/1224404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