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山西的母亲河,发源于晋西北管涔山,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浩浩荡荡绵延700多公里汇入黄河。几千年来,汾河滋养着表里山河四分之一的土地,见证了这片沃土的沧桑过往,流经区域撑起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了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汾河的新篇章,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如今,随着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汾河两岸的人民依靠汾河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汾河湾里好风光
初秋时节,来到位于娄烦县的汾河水库,微风中带着丝丝凉意,翻越壮观的水库大坝,汾河水顺势流淌,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杜交曲镇下石家庄村恰好就在弧线的“环抱”之中。下石家庄村,前临汾河,背靠东山,村庄依山傍水顺势而建,与汾河水库毗邻。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也是省城太原唯一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保护汾河水源地,下石家庄村不能发展工矿企业,不能搞养殖业。但依山傍水的美丽风景,给村子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大做生态文章,发展乡村旅游。
2015年,下石家庄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娄烦县汾河湾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集资1200多万元,开办了占地300亩的汾河湾生态农庄,建起占地120亩的西梅采摘园、3个淡水鱼塘、1座两层生态餐厅以及游客接待及娱乐中心,形成了集果蔬采摘、垂钓、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为了留住游客,下石家庄村与汾河湾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积极探索“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片区”联动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实施乡村旅游客栈项目,打造民宿52间,旅游季节可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除民宿客栈外,不少村民还办起了农家饭店。靠着乡村旅游,下石家庄村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随着村里的旅游产业越搞越红火,村民张俊爱把家里空着的两间房收拾出来装修成了民宿。她家的民宿既有简约之美,又有田园之风,备受游客青睐。张俊爱说:“自从家里建成民宿,日子就越过越红火。到了夏天,人住得满满的,一个月下来至少收入四五千元钱。”
漫步在下石家庄村,一侧是白墙黛瓦的村舍,一侧是蜿蜒而过的汾河,品特色美食、住民宿窑洞,别有一番韵味。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是都市人心中的“诗与远方”。“不来一趟娄烦,就永远想不到这里竟是这样一个被汾河水滋润着的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乡。”正在下石家庄村度假游玩的太原市民刘女士如是说。
下石家庄村依托汾河水流经村庄的独特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村子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村里有好山好水,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靠着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下一步,村里还要建美食街、民宿窑洞、溪流景观……让下石家庄村变成风光秀美的北方水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曹贵生信心满满地说。
汾河灌区保供水
夏末秋初,在汾河两岸的汾河灌区,微风轻拂,玉米地泛起层层绿浪,梨果的清香在空气中飘荡,辛勤耕种了一年的农户正在等待丰收的到来。汾河灌区灌溉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智伯于晋阳开渠壅水灌城,创造了我国最早的有坝引水枢纽工程。如今,汾河灌区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承担着太原、晋中、吕梁3市7个县(市)共49个乡(镇)443个村庄103.97万亩的农田灌溉任务。
玉米地里,经过汾河水浇灌的玉米郁郁葱葱、挺拔整齐,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往年,由于受汾河水量的影响,特别是夏季,汾河灌区灌溉用水严重不足,一旦遇到干旱年份,灌区经常受到旱情的威胁。这些年,经过全流域全系统治理的汾河,供水水质明显得到改善,生态基流也逐渐加大,为灌区灌溉用水提供了有效保障。截至目前,汾河灌区今年农业总供水已达7287.86万立方米,大大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同时,灌区还担负着汾河沿线工业供水的任务,主要依托清徐的清泉湖、清泉西湖向清徐、交城经济开发区的煤焦化工企业供水,年平均供水量为1800万立方米。2022年6月,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同孝义市签订工业供水协议,利用汾河河道向孝义市相关企业进行供水,解决了中部引黄通水前孝义市经济发展缺水问题。
如今,在汾河灌区的这片土地上,汾河水滋润着田畴沃野,并成为多家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水。“多年来,公司为受益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便捷优质的供水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水需求,为确保受益区粮食安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服务水支撑水保障。”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泰勇说。
汾河滩涂成沃野
汾河自管涔山而下,穿山越岭,最终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一路南去。在璀璨的晚霞映照下,放眼望去,黄汾交汇处,汾河如玉,黄河似带,滩地如绿毯铺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东侧竖起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大字,格外醒目。
有句老话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出自万荣的黄汾交汇处。在黄河的变迁史上,当黄河东移时,汾河就北移到河津市西南入黄河;而当黄河西摆时,汾河的入河口也随之移到万荣县西南的荣河镇一带。直到20世纪,这种变动还在发生。30年河床偏东,河西人就有大量的滩地可种;30年后河床倒西,河东人就在肥沃的滩涂种地。如今,万荣县的黄汾滩涂里逐渐种上了莲菜、水稻、麦子等农作物,滩涂总面积达到了16.47万余亩,可耕作面积有10.24万亩。
早秋时节,位于万荣县庙前村黄汾滩涂的万亩荷塘花开正艳,绿叶白花荡漾在绿水青山中,近看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亭亭玉立,远观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菡萏盛景。荷塘里搭建了多处高层观景台,筑起了四通八达的赏荷、拍照小道,附近村民、各地游客纷纷在荷塘边打卡拍照。
近年来,万荣依托黄汾滩涂资源优势,打造了万亩小麦、万亩水稻、万亩花生等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万荣小麦、万荣水稻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小麦“全程托管+异地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全国农业生产托管联盟会上作经验交流。
今年,万荣县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公司联合在荣河镇滩涂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制种、新品种繁育和稻麦轮作品种筛选等20余个品种的试验示范。随着天气转凉,试验田块已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根据权威检测结果,结实率可达70%以上,亩均产量超过1300斤。“黄河滩涂水稻新品种制种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县在河滩水稻种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是全国首次在黄河流域水稻制种取得成功,一方面为在我县发展10万亩水稻制种繁育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更将打破以前的单季水稻种植模式,实现黄河流域稻麦轮作的种植模式,大大提升农户种植效益。”万荣县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贺春娟说。
秋风渐起,瓜果飘香,黄汾岸边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万亩莲藕”“万亩水稻”“万亩小麦”“万亩花生”,不仅是一份土地的馈赠,更有一份历史的醇厚。
来源:新黄河 2024-8-28
原文链接:http://slt.shanxi.gov.cn/sldt/tbtj_358/qtmt/202408/t20240830_96436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