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汛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并不平静。
自6月1日广西进入主汛期以来,雨水频频来袭,且强度大,区域集中,多地 雨量超历史极值。桂江、西江、柳江数次出现编号洪水。8月中旬,广西右江、郁江及湘江来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5至8成,特别是8月14日至18日,湘江支流宜湘河、郁江支流四塘河和西云江3条河流3个站出现超警洪水。
截至8月27日,广西成功应对12次致灾暴雨洪水过程,累计发布洪水预警675 次,预警发布率100%;利用12379预警平台,发送全网短信29次,受众超6千万人次。特别是在防御西江4次编号洪水过程中,水文部门及时精准发布洪水预警,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每一组数据,都是广西水文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实写照。广西中小河流众多,遍布各个地区。一旦发生强降雨,中小河流容易迅速涨水,形成洪水灾害。同时,许多中小河流流经人口密集的村庄、乡镇,影响区域大,洪水来袭时,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广西加强建设中小河流预报预警、规范标准两个体系,水文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牢牢兜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水文基层管理改革,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赋予县域水文中心站信息枢纽、会商平台、服务桥头堡三大职能,充分发挥77个县域水文中心站预报预警职能,抓实“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创新推进“预测-预警-预报”水情工作模式,统一搭建自治区、市、县三级水情预警会商服务平台,打通水情服务“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与流程,是推进水文测报一体化的关键。
随着自治区、市、县三级水文测报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滚动式预报、渐进 式预警、贴近式服务”工作模式全面推开,“断面分级负责、联动会商、服务本级”工作机制已基本建立,全自治区水文测报一盘棋格局初步形成。
提升预报预警服务能力,聚力信息化建设,优化升级预警平台,完善广西智慧水文服务系统……广西水文实现了水情预报、洪水预警及生态流量预警自动报送,同步建立洪涝事件特定关系人信息库,并运用现有MAS(移动代理服务器)平台 实现预警提醒服务精准到位。 广西水文不断拓展水文服务覆盖面,已完成660多个水文监测断面预警水位确定、水位流量关系建立、单站三套预警方案编制,制定《广西非水文监测断面预警标识编码规则》等,开展水面线调查44个河段,设立洪水预警标示牌146处,将水文情报服务扩展至420多处无水文站河段两岸的重要区域,扎牢织密水旱灾害风险防控网。
建设预报预警规范标准体系,不仅能够让相关部门明确相应的启动标准和应对措施,更能提高防汛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广西逐步构建地方标准体系,先后出台《中小河流洪水预警规范》《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等5 项地方标准,当前,正在编制《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传输技术规定》,以标准化助力预报预警能力现代化。
当前,随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权责相应”的预警工作管理机制建立,以及《中小河流预警规范》《广西洪水应急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纲要》等配套制度规定的出台,广西水文预报预警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周也茹)
原文链接:http://slt.gxzf.gov.cn/dtxx/sshd/t189048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