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将军岭上三条河

发布时间:2024-09-11来源: 安徽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将军岭上三条河

  

  ■ 陶余来(合肥)

  

  

  引江济淮工程庐江船闸段景色美如画卷。通讯员 李红兵 摄

  

  

  8月12日,淠史杭灌区内的余家河渡槽清波荡漾。通讯员 蒋常虹 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家乡的滁河干渠。

  由于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人们多熟悉滁州,却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家乡合肥有一条同样以“滁”命名的河流——滁河干渠。作为淠史杭灌区的一部分,滁河干渠从大别山区的六安逶迤东下,直到滁州汇入长江,这应该是它名唤滁河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牧童,在滁河岸上戏耍,常见云帆高挂的运输船队和岸上的纤夫、不停跳上跳下的鸬鹚。帆船渐渐变成“小火轮”。船上妇女在船舷边淘米洗菜和孩子在船上嬉戏的情景,曾让我们满怀好奇与憧憬,希望也能像船上人家般顺水四处周游。那时候,滁河是我们的乐园,特别是夏日,滁河水位大涨,我们揪住牛尾巴在滁河里游来游去, 享受自在清凉。再后来,我们一个猛子扎下去,轻松就能抵达对岸,是滁河和牛尾巴教会了我们游泳。

  如果说江淮分水岭形如巨龙,那么滁河干渠渠身正处龙脊之上。大河一路奔涌,有时两岸坡岭高悬,势如三峡;有时河面等高于河堤,开阔苍茫,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韵。每年四月中下旬,两岸茂密的刺槐花香四溢,蜿蜒起伏于江淮丘陵的滁河,优美祥和景象犹如百里“合肥版漓江”。

  合肥老辈人总爱说起“扒排河”“抬大土”的故事,这里说的“排河”,不是肥西县的“派河”,而是说的滁河干渠合肥段。叫这个名,或是淠河的音念白了,或是与“横排头”有关。“横排头”是淠河总干渠渠首,自然也是滁河干渠之源。“扒排河”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无数民工自带干粮和农具,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挥洒汗水建设“人间天河”。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因为这条运河,一代伟人毛泽东,与我家乡一处小小的地名“将军岭”有了联系。1953年2月,毛主席巡视长江中下游各省,在安庆江面中心停船,与时任中共安庆地委书记的傅大章商讨淮河水位问题,考虑把合肥附近的将军岭切开,洪水季节把淮河的水调一部分到长江来,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

  1959 年,淠史杭工程开工,在十多万治水大军打开大潜山总干渠的同时,与新民坝衔接的滁河干渠动工了。这一工程,撇开原来的南淝河,改道由将军岭街北黄冲建闸,开渠穿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淮河与长江,建成可通行百吨机动船舶。

  翻开安徽省地形图便可看到,流入巢湖、再入长江的南淝河与流入淮河的东淝河,均发源于合肥西北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在肥西将军岭处,两河支流非常接近。人民群众用锹挖、用锄头“扒”,硬是完成了淠史杭将军岭切岭工程,可以说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回望当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修建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灵渠的开凿比较顺利,沟通江淮的努力却一波三折。

  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在记述先秦时期水利工程时说:“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肥水发源地将军岭在先秦时期正是楚之“东方”,地形上正如湘江漓江源头的“灵渠”所在,最便于沟通江淮水系。很多史家认为《史记》所记楚国东方沟通江淮的水利工程应在将军岭。杨钧在1958年第一期《地理学报》发表的《巢肥运河》一文也提出,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先民就曾在将军岭开凿过沟通江淮的运河。他将其命名为“巢肥运河”,并认为“在某一历史时期,巢肥运河的重要性远过邗沟”。他还认为“巢肥运河”与今寿县安丰塘的古芍陂工程有直接联系,是靠芍陂来调剂水量,保持通航的。1960年第三期《历史研究》发表的刘彩玉《论肥水源与“江淮运河”》文章,则称其为“江淮运河”,并认为“江淮运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通航、漕运,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三国时,魏以合肥为重镇,肥水成为沟通江淮的重要通道。公元209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在他故乡亳州“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曹操大军沿淮、肥水路到合肥,非经将军岭不可。直到今天,合肥将军岭附近,还清晰可见人称“曹操河”的江淮古运河故道。古河道将军岭段,虽历1800年风雨,河面仍显宽阔,河埂最高处与河面落差足有好几十米。然而河水继续东流至迄今仍存有曹操拴马石的鸡鸣山下,古河道却已成了一片稻田。传说当年曹操80万大军在此施工,白天挖通,凌晨公鸡一叫,这段河道又塌为平地。按今天的科学观点,这是遭遇了流沙地质。当年,主持修河的将军虽全力督办,仍无济于事,只好自刎复命。故此,此山名为“鸡鸣山”,此岭名唤“将军岭”。

  一河涌流南北,江淮变通途。长江淮河彻底沟通,待到新时代来临才真正实现。2023年8月19日,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组成部分、按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江淮运河九条集装箱航线开航,安徽阜阳港、合肥港、芜湖港与河南省周口港、淮滨港实现“五港联动”。9月16日,引江济淮安庆菜子湖线运行,江淮运河航道全线开通。长江与淮河牵手,形成纵贯皖豫苏三省、沟通淮河、巢湖、长江,平行于京杭运河的第二条南北向水运大动脉,长三角由此加强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安徽得以彰显“拥江达海”的发展优势。如果把先秦至三国时期的“江淮古运河”(“曹操河”)、滁河干渠和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组成部分的江淮运河看成一个总体,那么这个逾两千年的工程可谓世界上时间跨度最长、分三期施工的宏大历史工程。

  饮水思源。走进位于六安市裕安区的横排头风景区, 徐向前元帅当年指挥的苏家埠战役纪念碑高高耸立,刘伯承元帅为淠河总干渠渠首横排头工程题词“丰收之源”赫然在目。2023年2月,横排头水利风景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无论是旧日的苏家埠战役,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淠史杭灌区,或是今日的江淮运河,都充分彰显了排山倒海、 非比寻常的人民力量。


原文链接:https://slt.ah.gov.cn/xwzx/mtgz/1224803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