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重庆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含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4-09-20来源: 重庆市水利局作者:佚名

  2024年6月28日,市政府批复《重庆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含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和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水利部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和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抓手。

  中央有部署。早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有条件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

  水利部有要求。2023年10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编制省级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复后于2024年6月底前报水利部备案。

  市委市政府有安排。2022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22〕64号)明确提出“着眼公共服务均等化,抓紧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在主城都市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2022年1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二、规划框架

  《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市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性、战略性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从水资源配置、供区整合、厂网布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做了总体布局,有助于加快推进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更好支撑全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共12章,主要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二章,主要介绍了规划编制背景及必要性,明确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和水平年,提出了2035年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目标,全面总结了全市城乡供水现状及面临形势。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至十章,主要紧扣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总体布局,开展了需供水分析,并对水源、水厂、输配水管网等进行了工程规划布设,结合智慧供水等构建一体化运营体系和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一至十二章,主要内容为投资匡算与资金筹措、近期实施安排、实施效果分析及保障措施。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布局。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水网建设规划、城市供水规划、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等规划,综合考虑各区域特点、经济社会条件、城乡供水需求,以城乡供水融合发展为主导方向,统筹城乡供水现状及发展需求,按照“3311”的规划思路,坚持“城乡统筹、县域统管,水源保障、六化同步”的原则,多源互补、宜大则大、能延则延,打破城乡界限,以江河水源和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为依托,整合优化供区及厂网布设,着力构建“一个巩固、三大布局、两个延伸、一主一辅”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一个巩固”,即中心城区持续巩固城乡供水一体化成果,加快构建辐射互通、区域一体的供水体系;“三大布局”,即渝西地区强化城市供水工程、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城乡供水新格局;“两个延伸”,即渝东新城推进城市水厂和规模化供水工程管网向农村延伸,以城乡骨干水厂为支撑,以规范化小型供水工程为补充,加快城乡供水融合发展。“一主一辅”,即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因地制宜,以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以规范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辅,建大、并中、减小,逐步缩小城乡供水差距。

  (二)规划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乡供水现代化。基本形成体系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城乡供水一体化率、供水工程规模化率、自来水普及率明显提升,水质水量安全稳定可靠,建立完善长效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全面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区域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

  (三)主要任务。包含六个方面任务。一是水源方面,按照建大、减小、选“好”的原则,优化城乡供水水源布局,新建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选择水量、水质有保障的稳定水源。二是水厂方面,根据规划年水源布局,坚持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相结合,以供水规模化发展为重点,建大、并中、减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改造、扩建、新建规模化水厂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直饮水厂网工程建设。三是输配水管网方面,根据城乡发展需求、水源及水厂规划布局、地形地貌、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置管网及加压站、调节池、其他管网附属设施,供水管网能延尽延、能联尽联,控制管网漏损,改善管网水质。四是智慧供水方面,按照数字重庆要求建设具备“三融五跨”功能的城乡供水数字应用平台,通过建立数字孪生平台,优化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水量、水质、水压以及主要监测设施设备。五是长效管护机制方面,构建一体化运管体系,全面推进县域统管,加快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保障运行管护经费。六是应急供水保障方面,全面完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配置,农村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千人以上供水工程配置应急备用水源,根据应急保障需求,建设应急保障水厂和管网。

  (四)实施安排。综合考虑需求紧迫性、前期工作进展、项目实施难度、资金筹措能力等因素,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和资金落实的原则,科学安排,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分批分期实施。优先实施在建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较高、资金到位情况好、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无重大生态制约因素、效益指标较优的项目。近期,选择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任务优先实施,重点推进《重庆市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渝水农水〔2023〕3号)和小型引调水工程。

  

  “3311”的规划思路:“三符合”,即规划要符合中央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水利部对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符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实际,符合市、区县经济社会展规划和水网规划;“三为主”,即主城都市区以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为主,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具备联网条件的人口聚居区以集中供水规模化为主,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偏远山区以小型供水规范化为主;“一减少”,即减少农村供水分散人口;“一提升”,即提升群众对农村供水保障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化同步: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城乡供水管理企业化、标准化、智慧化

  

  全文下载:重庆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含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doc

  政策原文: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公布《重庆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含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函

  

  

  政策原文: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公布《重庆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含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函


原文链接:https://slj.cq.gov.cn/zwgk_250/zcjd1/wzjd/202409/t20240914_136340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