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安康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安康市汉江边的汉江龙舟文化园举行,并启动“——京津冀豫陕媒体看安康”主题采访活动。
据了解,10月22日至25日,由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新华社陕西分社,人民网陕西频道及来自京津冀豫陕的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将走进安康高新区、汉滨区、平利县、汉阴县、石泉县等地,探访10年来安康市在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作出的贡献。
“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常年流量262亿立方米,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3%(也就是说,受水地群众所用的每10杯水中,就有六杯半来自安康)。这里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68%以上,中心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和综合指数、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全省第一。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3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4个县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市。”安康市副市长周康成在发布会上介绍,安康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始终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持续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安康市探索推进公益岗位护河员制度,率先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机制,“河长+警长+督察长”的“三长治河”工作机制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安康市创新实践河湖长制全力守护南水北调大水源、安康市构建志愿护河体系合力守护一江清水、安康市“河湖长制+志愿者”等做法被水利部推广。建立“河湖长制+志愿者”护河机制,2412名河湖长、2598名护河员,让大小河湖有人管、有人治、有人护。不断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江南再生水厂获2024年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完成秦岭区域83座小水电站整治。取缔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1个、养殖大户43个。在瀛湖库区实行十年禁渔,筹资1.5亿元清理瀛湖库区养殖户468户、拆解网箱31533口,今年瀛湖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安康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扬生态优势,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转型之路。安康市主动关停铅锌矿、汞锑矿、皂素等“两高”企业300余家,淘汰落后产能90余万吨。优化整合形成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秦巴医药、交通装备、消费电子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生态旅游引领、绿色工业主导、富硒农业奠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秦都市报:https://epaper.sanqin.com/html/202410/23/content_885734.html
原文链接:http://slt.shaanxi.gov.cn/sy/mtjj/202410/t20241023_30644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