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岳虹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治国必先治水,治水需强法治。
《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集中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治水之道,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思想之光照亮依法治水之路。连日来,水利政法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摘编》,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治水论述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会贯通,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高质量推进依法治水各项工作,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为治水事业不断前进提供法治保障
“我们将用好‘治水宝典’,积极推进依法治水”“我们将深刻领会《摘编》内涵要义,充分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摘编》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治水真理,在水利政法战线引起热烈反响。
回望过去,我国治水实践和水利法治实践历史悠长。从专设机构为管理山林川泽制定政策法令,到在《唐六典》《水部式》等法典中明确水利管理各项内容,自古以来,华夏儿女孜孜以求探索用律法来规范治水之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积极开展水利法治建设实践,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搭建起水利业务开展和行政管理的基础法律框架。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安全中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给我国治水赋予了全新内涵、提出了崭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深刻的历史洞见和发展的眼光,指出治水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为新时代治水定思路、明方向,指导治水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责,要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制度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努力;要拓宽治水思路,从增加供给转向需求管理,从开发建设工程、拓展供水渠道转向侧重于提高用水效率、抑制不合理需求……殷殷嘱托,入脑入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多部涉水领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颁布实施,千余件地方性法规和众多水利标准规范出台,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水利重点领域基本做到有法可依。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两部流域法律的颁布施行,为国家“江河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治水事业发展到哪里,法治保障就跟进到哪里。2024年以来,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为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转变提供重要依据;水法、防洪法两部重要法律的修改纳入水利部重点工作任务,更好服务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丹江口水利枢纽安全保卫规定》等涉水法规实施,为重大水利工程、重要水源地等重点领域治理保护提供法治之策……水利立法不断推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转化为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
“《摘编》的出版发行,对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水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新时代治水兴水大文章提供了遵循。”山西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处长丰俊杰说。山西水利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配套跟进立法,配合省人大完成《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工作,为山西水利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通过学习《摘编》,我们感受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科学指引,更加坚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岗位潜心加强制度建设研究,扎实推进水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等法律法规修改,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而矢志奋斗。”水利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二级主任科员苏秋纳说。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驾护航
“水治理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依托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同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做到“天人合一”,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水利人阔步前行,在依法治水实践中,调整人水关系,化解人水矛盾,通过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来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以法之力维护江河湖库健康生命和良好水事秩序,建立人水和谐共生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总结中国几千年治水实践,提出新的治水理念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单是工程技术问题,根子上是人的问题,管好水重在管住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约束人的行为,以良法促善治。”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陈大勇说。
在北京,12家企业使用市政自来水提供洗车服务且未对不同用途用水分类装表计量,造成水资源浪费;相关部门在依法监管的同时切实解决企业用水难题,促成涉案企业采用再生水。法治这只无形之手,推动企业走向节约水资源的绿色发展之路。
“人类挤占了江河,不给洪水让路,洪水就不会给人类出路。”习近平总书记点明了“人水争地”的本质,为妥善处置人水关系指明方向。
湖北省枝江市沮漳河河道管理范围内,12万株当地村民栽种的经济林木大幅度增加河道行洪压力,构成行洪隐患;当地水利部门和公检法多部门共同努力,最终清除了碍洪片林。安徽省亳州市涡河河道管理范围内,6座属于国家产业扶贫项目的光伏电站未批先建,妨碍河道行洪;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最终将6座光伏电站整体迁至附近村庄,既消除了河道行洪隐患,又维护了脱贫攻坚成果。各地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强化执法,让被挤占的江河空间重新归位。
“作为流域管理机构水利政法战线干部,我们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摘编》,从法治层面推动解决‘人水争地’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强化行刑衔接,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实践,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全力构建和谐松辽流域。”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李应硕说。
“作为水行政执法单位负责人,研读《摘编》令我深刻体会到执法在治水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摘编》,加大灾后恢复重建、河湖治理保护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以严格执法推动解决重点领域问题。同时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企业并举,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天津市河长制中心(水政监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孟祥和说。
汲取思想伟力,凝聚法治力量。在治水新征程上,水利政法战线干部职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聚力推进依法治水各项工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0月26日 第5681期 第4版
原文链接:http://slt.shanxi.gov.cn/sldt/tbtj_358/zgslb_3067/202410/t20241030_96823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