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魏永平
今年1月至9月,山西省长治市24个国省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达23个,其中,10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优良比例达100%,在山西省位列第一名。这是长治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措并举管河治水、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取得的成果,也标志着长治市河湖治理工作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的新阶段。
美化一条河、建成一座库、引来一泓水、浇灌一盆地、润泽一座城。近年来,长治市确立了治水兴水“五个一”工作总目标,在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总河长的基础上,建立了由8名市级河长、89名县级河长、173名乡级河长和1426名村级河长组成的河湖长体系,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全覆盖,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持之以恒抓实“八百里浊漳·美丽的画廊”母亲河生态修复治理等水利重点工程,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长治市细化“护河员吹哨、河湖长报到”联动方案,聘任31名个人和2个团体为首批“民间河湖长”,全面打通基层河湖巡查管护难点堵点,将基层末梢变治理“前哨”。2023年,长治市护河员“吹哨”发现问题35起,已全部整改销号。长治市全面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机制,完善“河湖长﹢”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推进河湖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犯罪。
河湖管护,机制保障不可缺少。长治市先后出台漳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漳泽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沁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为加强河湖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治水管水统筹推进,合力打造幸福河湖。长治市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文化挖掘、水经济建设,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相结合,精准谋划总投资近200亿元的197个治水兴水项目。今年7月,长治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绛河幸福河湖建设入选水利部2024年度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7000万元,成为山西省首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0月23日 第5678期 第3版
原文链接:http://slt.shanxi.gov.cn/sldt/tbtj_358/zgslb_3067/202410/t20241030_96822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