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调研 > 正文

枣庄市台儿庄区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着力推进台儿庄节水型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05来源: 山东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发展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要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条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条件,根据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人口规模、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布局。

  一、台儿庄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水、城的关系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阶段,人类逐水而居,早期的城便依水而建,形成了相对和谐的“水-人-城”的关系。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成为集中各类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人也被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依附于城市而存在。同时,随着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便捷的交通、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等因素均超越了水对城市发展的决定作用,形成了“城-人-水”的关系。

  随着各种水问题的显现,人水城的冲突日益尖锐,如何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处理好人、水、城的关系,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应将水资源作为资源环境底线约束之一成为刚性约束,提升其战略高度,加强其政策实施性,通过水资源约束指导国土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台儿庄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地势低洼,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坑塘星罗棋布,一遇雨季,客水云集,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台儿庄区多年(1956~2016系列,下同)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98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12570万立方米,地下水5897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3479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34 立方米/人,约为全国水平的四分之一,略高于全省水平。台儿庄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0966.8万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12570.2万立方米,地下水4454.1万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份台儿庄区地表水可利用量仅有143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仅有 4243.7万立方米(采用2001~2016年系列)。    

  全区地表水多年平均地面径流量约24.37亿立方米,但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辖区内无大、中型蓄水工程,拦蓄水能力偏低,地表水可利用量相对较少;现状用水主要依靠当地地下水,但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下垫面条件、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均相应发生了变化,造成地下水环境恶化、水质不稳,致使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成为基本区情,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

  二、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要切实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生产力布局中坚持节水优先,加快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估,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

  1、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实行用水效率控制,严控水资源消耗强度,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从严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在各类规划和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中设置节水评价章节, 健全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控“两高”项目,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3、落实健全节水标准、用水定额管理工作。在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评价等工作方面严格使用用水定额,倒逼高耗水项目和产业有序退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4、持续抓好节水载体建设。实施节水控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快节水型机关、节水小区、节水企业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保障措施,指导推动节水型机关、居民小区、企业、灌区等载体建设,加强跟踪管理,培育一批节水典型,确保取得节水实效。

  5、深化节水宣传教育。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电视、报纸等平台媒体进行宣传。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按照省、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居民小区)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明确水资源约束新定位,落实水资源管控新要求,这是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促进黄河流域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做出的科学判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原文链接:http://wr.shandong.gov.cn/xwzx_319/dfss/202411/t20241104_47682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