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小水源不够用,现在有了大水厂,我们的用水和城市一样稳定。”近日,记者在息烽县采访时,当地群众纷纷感叹近些年村里用水的变化。
群众感受到用水稳定的背后,是该县近年来在“建、管、用”上下的狠功夫。为了让农村群众喝上干净、稳定的自来水,息烽县推进集中式供水,建设“大水厂”,逐步覆盖小型农村供水水源。同时,该县还依托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厂,通过连网工程整合水源,布局建设“六纵一横”城乡供水网络,打造“水系连通、水源互补、管网相通、调控自如”的大水网。
贞丰县超千水库,为北盘江镇、者相镇共15个村5万多人,提供日常用水
饮水更安全,供水更有保障,关乎每一位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是助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正是对更安全供水的重要指引。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水利系统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奋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俯瞰黔贵大地,17.6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4697条河流(湖)。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喀斯特岩溶山区高大纵横的破碎山脉,让水资源丰富的贵州一度处于季节性、工程性缺水的窘境。“丰水贵州”如何兴水“解渴”和惠民?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目标,在水利工程建设、农村供水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工作上不断发力。
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水网会战、水利百库大会战等一系列行动相继展开,一批批大型水利工程在黔贵大地上开工、蓄水。
2021年12月28日,随着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水源区大坝生态洞闸门缓缓放下,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贵州水利“一号工程”顺利下闸蓄水。从2013年10月破土动工,这个全省首个大型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开启了贵州水利人“引乌江上游三岔河水润泽黔中”的期盼,水利人满怀斗志在黔贵大地不断驭水逐梦,拉开贵州大水网建设的序幕。
随后,马岭、黄家湾、凤山、观音、花滩子、宣威等479座大中小骨干水源工程吹响建设号角。到今年8月初,其中的330余座水库工程完成蓄水验收,180余座水库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建成输水管线及渠道总长超4000公里,新增年供水能力近20亿立方米。“一核四区”大水网格局已初具规模,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宣威水库项目工程导流洞开挖现场
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长期良好运行的关键。如何破除以往的管水难题?我省结合自身“山高水低”“人高水低”“丰水难留”等突出矛盾,构建了规模化、企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供水管理体系发展策略,并制定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助推农村饮水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在位于兴仁市屯脚镇的屯脚水厂,各抽水净水设备不断运转,将从鲤鱼村底下溢出的地表水加工后输送往5900多户村民家中。为了管好农村供水,2012年,兴仁成立了雨露水利水电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业化管理兴仁农村地区供水。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公司的有效管理下,今年成功向其他缺水农村供水点实现补水。
同时,7月1日,《贵州省农村供水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省农村供水领域出台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了农村供水的定义、规划和建设、水源和水质、管理和维护、供水和用水等方面的要求,为规范农村供水管理、维护供用水双方权益等提供了法治保障,标志着贵州省农村供水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各地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为基层管水护水提供了重要保障。数据显示,在持续深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革,推进管养分离,探索集中管理等模式的推动下,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53%,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43.16%。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多山,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建设大型水库投入是全国平均成本的3.2倍,小型水库投入是全国平均的1.64倍,建设管理上都面临极大困难,但全省水利系统将迎难而上,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水利工作落实落地,为群众生活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原文链接:http://mwr.guizhou.gov.cn/gzdt/slyw/202411/t20241105_860206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