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时评 > 正文

我苏漫评丨让信任和理解成为医患同行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4-11-05来源: 江苏网信网作者:佚名

  

  

  漫画《医患同心 健康同行》

  今天(8月19日),我们迎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护佑生命,是医者的天职。今天,广大医务人员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守护群众健康。在更多个不被看见的日子里,他们默默奉献、日以继夜。用平凡之躯托举生命希望,用仁心大爱守护苍生,他们值得全社会的敬重。近年来,尊医重卫的共识愈发深入人心,然而,仍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显现:部分医疗纠纷经由网络曝光和发酵,影响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个别恶性伤医事件更是暴露出医患关系的紧张和脆弱。如何增强医患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妨重新思考。

  医生和患者本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积极沟通、相互配合、彼此信任,才能实现战胜病魔的共同目标。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成功的重要基石,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建立。首先,医者要守初心、修医德、行仁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病有良医是最朴素的民生愿望。广大医务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恪守职业操守,以精湛医术解除病患苦痛,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除了治疗疾病,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同样重要。好的医生不能只见疾病不见病人,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患者,真心实意地为患者着想,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其次,患者要体谅医务人员的不易,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患者有需要,必随叫随到”,这是许多医务人员的承诺。急诊室里、无影灯下,他们不知疲倦地扛起一个个患者生命的重托,舍弃了休息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患者对医生多一些体谅,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配合,少一些质疑,医患互动才能更具温情和暖意。同时,医者不是万能的,医学不是完美的,患者也要正确看待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离不开整体就医环境的改善。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行动,要求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一年多来,江苏各地积极行动,举措频出:今年5月7日起,江苏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有效解决患者一次看病多次挂号的问题;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号和普通号全面实行提前28天预约制,专家门诊“约满”后还可以“精准加号”以方便亟需救治的患者;江苏省中医院推出“80岁老人就医零等待”惠民措施,所有80岁以上老人的检查、取药、缴费等就医流程均可享受“零等待”优先服务;江苏南京、南通等地探索“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整个诊疗过程只需要在就诊后一次性支付汇总费用即可。这些举措聚焦群众看病难、缴费慢、程序烦等痛点,让就医更省时省心,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在改善就医体验之余,还需重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这一关键问题。基层医院人才短缺、服务有限,城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负荷过重,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期待医患关系保持融洽并不现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此外,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健全保护医务人员的法制法规,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和服务环境,有助于他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守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映照。医师节的到来,使我们再次认识到医务人员蕴藏在平凡岁月里的伟大。让这份感动带领着我们共同为医患和谐而努力,让信任和理解成为医患同行的底色,开创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原文链接:https://www.jswx.gov.cn/chuanbo/ping/202408/t20240819_344828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