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6月,我们迎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千年传承,十年蝶变。对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来说,十年,短同一瞬,但这十年,却波澜壮阔。
江苏是大运河的生长原点,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拥有大运河全线最长的通航里程、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最广阔的覆盖地域。十年来,江苏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站位,“走在全国前列”的历史使命,扛起“原点”的责任担当,护水脉传文脉,把运河故事讲好讲活。
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江苏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出台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构建全国最全面的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1+6+11”规划体系;成立全国首只大运河文旅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历时八年编纂出版全国首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组建省级重点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连续多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搭建世界文明交流对话平台;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达450万人次……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经验”全国瞩目。
十年之间,大运河展现了大气磅礴的时代表达和文化自信。十年,寻脉,江苏不断丰富大运河文化:以运河为线,串联起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江海文化,一河尽览江苏文化之美,演绎了江苏吴韵汉风、水韵书香的人文特色。十年,求变,江苏不断取得新突破:2019年,江苏段被列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2022年4月28日,借道大运河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近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十年,立法,江苏不遗余力保护大运河:《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开地方立法保护大运河的先河,19部规划构建起完整严密的江苏大运河文化事业顶层设计体系,全省13个设区市均被纳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朋友圈”……
十年之间,大运河促进了经济和人文的双重发展,成为人文经济学的典型案例。千年水潆涟,这条河不仅守候着历史的回响,也见证着区域的新生:扬州三湾古运河畔,从80多家企业聚集、环境堪忧到如今成为4A级景区,织就一幅古韵今风交叠的生态人文景观;作为明清漕运管理、河道治理中心,淮安规划大运河百里画廊,绘就淮上四卷、运河八园的时代画卷;随着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工业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研学实践基地等散落其间,熠熠生辉……
十年之间,以运河为纽带,江苏推动构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打造文化交流互鉴的“大客厅”。依托我国唯一的运河领域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六届,以河为媒,共话友谊、共谋发展,江苏的运河朋友,遍及五大洲。
“何以中国”?答案丰富多彩,但大运河一定是浓墨重彩、掷地有声的时代表达。“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明创造标志之一,大运河古时发挥着交流会通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功能,串联和滋养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连接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惠及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
展望未来,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长路漫漫亦灿灿。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大运河时代价值的挖掘,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运河文化大IP,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激发文化遗产的活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大运河的文化光芒更加璀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下一个十年,大河奔流,未来可期!
原文链接:https://www.jswx.gov.cn/chuanbo/ping/202406/t20240618_34213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