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开启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等3类突出问题。短视频形式虽然多样,但创新仍需保有尺度。妄图靠“色丑怪假俗”牟利“圈钱”,最终便将面临下架、封禁等处罚。这一次,短视频真的不应当再“短视”了。
短视频时长短,内容、质量却应“化短为长”。近年来,为网络流量铤而走险、祭出“奇招”的乱象层出不穷。这本质上是大众对短视频“制作门槛低”的认知误解——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并不等同于低俗、无意义。此前爆火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便以短小精悍的体量,深刻传达出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感,备受关注与好评。由此可见,短视频也能创造出影响社会的正能量价值。因此,大众对其“流量至上、娱乐消遣”的刻板印象应同步更新,共同摒弃色情、劣质、炫富的“短视”思维,培育向善、向美的“文明沃土”。
内容失去“营养”、缺乏立意,或许是流量“障目”下的创作立场问题。但靠“虚假剧情”博取关注,便触及了“真实性”底线,注定走不了长远。“给住院婆婆吃泡面”“支援洪灾救援现场”“户外直播被殴打绑架”……众多看似真实的爆款短视频,最终无一不被揭开“内容掺假”的低劣面目。凡此种种,可以想见,若是经过剧本、摆拍、加工而成的热点持续泛滥,很可能会让众多热心社会事件的网民在反复“愚弄”之中日渐麻木、信任不再,进一步破坏多元共治的网络诚信建设格局。因此,本次整治针对“强化平台审核把关”的系列行动,可谓是规划清晰、正中要害。
“短”视频,只是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传递主流价值,才是短视频“杀出重围”、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婆媳斗争、性别对立、贫富差距、乡村困境等社会议题中,不少短视频博主似乎找准了“流量密码”。他们不惜以情绪为“剑”,贩卖焦虑、制造矛盾,将网络生态搅至乌烟瘴气。“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正是为这群人敲响了“警钟”:短视频创作,不应抛弃基本公共理性与价值文明,而应回归精神共鸣与价值引领的正道。
本次专项行动的开展,不只是为了“揭短”,更是持续推进治理、强调规范、厘清行业发展方向的必行之举。让短视频不再“短视”,最终网络视听行业市场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在未来走得更长、走得更远、走得更好。(饶雨桐)
原文链接:https://www.jswx.gov.cn/chuanbo/ping/202312/t20231226_333994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