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山西日报:祁县 全域治水探索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12-05来源: 山西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生态治理后的昌源河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昌源河是祁县的母亲河,属于汾河一级支流,全长88.1km,流域面积2424.1km2,贯穿祁县全部7个乡镇、城区、经济开发区,是全县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近年来,祁县以打造“河湖安澜、清水绿岸、环境宜居、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为目标,推进全域化建设,落实多元化保障,实施融合化发展,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河湖治理与区域发展有机融合,打造集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绿色产业于一体的网络状生态经济带,努力探索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幸福河湖建设路径,力争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山西样板。

  坚持生态优先,全域治理,推进统筹实施全县域河流生态治理和恢复。以昌源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为牵引,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启动昌源河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工程。构建以昌源河水系为轴的发展带,打造县域幸福母亲河,建设高品质水美乡村,激发百公里廊带活力,形成全域幸福河湖百公里“三河汇流、两岸锦绣,全域成景”基本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创新河湖建设和管理机制。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通过抓河湖长履职重点、破协同治水难点、强数字赋能支点,有力护航幸福河湖建设。积极创新投建运管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的投融资机制,争取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社会融资、法署贷款等资金14.5亿元,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与配置作用,与山西万家寨水控集团合作,组建昌源生态建设运营公司,实施流域生态治理PPP模式,着力健全良性建设运行机制。

  坚持绿色赋能,融合推进,探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依托昌源河生态廊道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饮品酿品产业集群。坚持文旅融合,打造“游乔家大院,赏昌源美景”文旅品牌。同时,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河湖治理与区域发展有机融合,推进河湖资源生态价值转换与民生福祉双提升。 (魏永平)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 2024年11月29日


原文链接:http://slt.shanxi.gov.cn/sldt/tbtj_358/sxrb_3069/202412/t20241204_97157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