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总体部署和黄河大保护大治理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自治区“引金入宁”计划,推动投入方式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投资、市场投资转变,建立健全水利投资多渠道筹措机制,保障未来水利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投融资改革,促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两手发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企业及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投资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工程运营、管理、服务,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突破资金匮乏对大量水利项目落地实施的限制,提高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以来水利投融资改革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区共谋划实施水利项目6大类30项,规划总投资450亿元。共落实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87亿元,占全区水利投资规模360亿元的24%。其中:2017年我区1个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项目落地实施,年度落实社会资本投资达3.78亿元,占全区水利投资规模70.3亿元的5.4%,实现了社会资本投资0的突破;2018年我区3个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项目落地实施,2018年度落实社会资本投资达9.59亿元,占全区水利投资规模65.49亿元的14.6%,初步实现了由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的转变;2019年我区3个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加快建设,落实社会资本投资达44.62亿元,占全区年度水利投资规模78.85亿元的57%,有效形成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力;2020年我区3个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加快建设,落实社会资本投资达到29亿元,占全区水利投资规模86.2亿元的34%,水利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水利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的水利投入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二、加快水利投融资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以顶层设计为核心,出台政策,全方位打通水利投融资政策掣肘。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市县及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金融局出台了《关于创新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提出通过优化政府投资水利建设方式、完善市场化运作主体、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调动受益群众自筹建设五个方面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入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市场规则,营造平等投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潜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
二是以实施意见为指导,多措并举,全力推动PPP项目落地实施。开展水利投融资体系战略研究,引导市县积极谋划水利PPP项目,择优筛选出一批符合水利项目实际和PPP项目政策要求,且市场化程度较高、代表性和示范性明显的项目。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交流合作平台,打开各级水利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窗口。以机制建设为先导,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保障PPP项目落地实施。充分发挥政府“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撬动效应,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吸引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中部干旱带西部供水中宁县喊叫水扬水、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青铜峡市东部水系连通等一批水利PPP项目落地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属西北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十分薄弱,水利投入绝大部分依靠国家支持,“十二五”期间全区各类水利项目投资近21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达121亿元,占比67%,剩余资金缺口多以自治区财政为主进行配套,平均占比近20%,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资金占比达到投资计划的87%,基本满足了水利建设资金需求。随着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专项资金统筹整合等一系列改革的推进,仅靠国家支持及地方财政支出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水利建设资金需求。水利工程大多以防洪、生态、灌溉为主,公益属性强、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盈利能力弱、投资见效慢,因现行水价远低于成本价,在当前财政压力加大、债务风险防控、信贷政策趋紧、融资困难加剧的形势下,使以追求利润回报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资本对于投资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项目建设望而却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针对水利公益性强、对社会资本吸引程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投资补助、价格机制、以奖代补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投入水利工程建设。
二是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对于符合水利发展方向和投融资模式特征的项目,超前开展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水利部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三方磋商机制,定期推广具备融资条件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利领域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长期稳定。
原文链接:http://slt.nx.gov.cn/SLXC/ZWXX/NXSLXX/202012/t20201203_16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