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时评 > 正文

茂名:碧道赋能好心湖 人水和谐风光美

发布时间:2021-07-03来源: 广东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茂名市将好心湖碧道建设与河湖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到好心湖碧道吹晚风、等日落,这是许多茂名人下班后的快乐;沿好心湖碧道闻花香、听鸟声,这是许多茂名人生活中的美好;在好心湖碧道手牵手、数星星,这是许多茂名人日子里的浪漫。人们循着好心湖的绵延碧道观景、游玩、说笑,幸福感涌上心头……

  好心湖碧道围绕茂名市露天矿好心湖建设,全长15.2公里,现已基本完成碧道建设。在好心湖碧道建设过程中,茂名市将其与河湖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这条集碧道、马拉松赛道、生态人行道于一体的风景体验线,不仅全面呈现出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也串联起民心所向的“幸福之道”。

  

  “会唱歌”的生态碧道

  茂名露天矿的前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为我国石油工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油页岩矿。历经几十年的开采,废渣、脏土盖满山头,漫天污尘呛人气喘,周边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的极深漏斗形矿坑,也影响了地下水的取用,附近村的饮用水和灌溉水都极其缺乏。从高空看下去,露天矿坑像一只巨型瞳孔,又像一个巨大脚印,满目荒凉。

  为抚平“城市伤疤”,市委市政府决心引来活水变“废坑”为“活湖”。经过“引水、种树、建馆、修路”一系列改造后,茂名露天矿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秀美的生态公园,废旧的矿坑也因此获得新生,取名“好心湖”。

  紧接着,茂名市牢牢抓住碧道建设的契机,深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领导,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治理目标,做好做足做活水文章。好心湖碧道以好心湖为主线,把沿途的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一一衔接,使生态系统完整地、稳定地发挥作用;也通过碧道建设,能够让湖水成为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

  一方面,茂名市通过引泄水工程,将高州水库好水引进矿坑湖,补充了露天矿好心湖生态基流;另一方面,整治周边村庄排污口,禁止其向“好心湖”排污水,减少了污染源,进一步改善了好心湖水环境。

  在改善水环境之余,茂名市加强矿坑生态修复,在保留矿业遗迹特色基础上,好心湖沿岸及大坝两侧,种植起台湾草、簕杜鹃花、小叶榄人、木棉花、黄花风铃、紫花风铃、宫粉紫荆等植物。大量的林木种植,有效地改变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绿树环绕、湖水清澈、鲜花常开。

  如今,湖畔8000多亩的大叶相思及各种景观林木成片成林,引来白鹭翱翔,水鸟觅食,常热闹上演一出百鸟归林的“音乐剧”。碧道沿岸达十里的杜鹃,火一样鲜红耀目,与蓝天碧水绿树相互映衬。站在碧道上放眼望去,整个好心湖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把天空、绿树、鲜花和湖水融在一起,美不胜收。

  微风过处,好心湖的湖面泛起层层微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随着时间、四季变换,湖水的颜色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景致,似一颗“坠入凡间的巨大蓝宝石”。在好心湖碧道漫步,人们可以与大自然亲密的互动。听着风声、鸟声、湖声、树声……这条元气满满的生态碧道仿佛“会唱歌”,灵动又可爱。

  “我们沿着这条宽敞舒适的碧道行走,一路赞叹湖景的绝美风光,一路感受两岸的无限生机。当慢慢解锁了隐藏在碧道上的许多小惊喜,打从心里觉得生活真美好呀。”好心湖碧道的建设成果,让市民张小姐引以为傲。她说,“无论去到哪,我都喜欢和外地的朋友介绍我们的露天矿,宣传我们好心湖碧道、好心茂名。”

  

  “讲故事”的人文碧道

  难能可贵的是,好心湖碧道既有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资源。

  在这里,有广东首座矿山遗址博物馆——露天矿博物馆,诉说着从城市“伤疤”到“好心湖”美景的华丽变迁,诉说着人们对大自然及生命的敬畏。

  1958年8月,露天矿山在茂名破土动工,“地上不长草,地下藏着宝”是矿山开发前的真实写照。上万名由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齐聚茂名油页岩蕴藏区,用锄头、畚箕加扁担,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茂名人民以国家建设大局为重,仅仅1958年至1960年先后在矿区、页岩油厂区迁移村庄36条,迁移人口8600人。

  随着国内油田的逐渐发现和国家的对外开放,成本较高、污染较大的油页岩开发逐步停止,露天矿风光不再。但露天矿承载着城市记忆,是典型的工矿业遗迹,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属性,极具科普价值。

  对此,茂名市依托原矿业公司废弃厂房,就地取材、保持历史风貌,充分利用好每一块资源,将其改造成集展览、科普、藏品收集等多功能的露天矿生态博物馆。博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亩,项目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9年春天投用,旨在传承老一辈建设者的开拓精神,设计风格为厚重、朴实、现代。

  建成后的博物馆,展示着当年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品,成为了一个传承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的平台。由于茂名露天矿已停产20多年,生产机械几乎已被清理完毕,一些建设者当年的生产生活用品能保存下来的也不多。尽管如此,博物馆还是收集到了很多历史物件,包括当初建设时期使用的一些大型机械,不少市民不仅向博物馆提供与露天矿建设有关的实物线索,还捐赠了文物和展品,包括1956年在露天矿进行地质勘探时出土的两件龟化石。

  对不少老茂名人而言,当再次看到这些当年曾见过的物件和矿山场景,仿佛当年轰轰烈烈的矿山建设现场又展现在眼前,引起无限遐想。在他们看来,露天矿博物馆是难得的传统教育的好课堂,是别的地方没有的,是茂名人十分珍贵的财富。这对年轻一代认识茂名发展历史很有意义,大家来露天矿不单是赏风景和放松,还能近距离了解家乡成长的故事,激发心中的家国情。

  今天,不断延伸、写满故事的好心湖碧道,正潜移默化地培育人们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理念。除有露天矿博物馆外,碧道沿途美观、有趣的文明标语、景观小品等,喜闻乐见。黎安兰是露天矿最后一任矿长,虽对关停露天矿深感惋惜,可对生态修复的意义看得更通透:“矿藏好比‘及时雨’,挖一挖效益立竿见影,但我们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长流水’!”

  

  “用好心”的幸福碧道

  好心湖碧道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条沟通人与城的“心路”,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供给侧和需求端统筹发力,好心湖碧道建设将好心湖风光、矿业遗址风光、园林景观融入其中,充分考虑沿途的生态保障、文化创意、体育运动、慢行交通等功能,提供了多样性、差异化、个性化的人本服务,逐步释放出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目前,好心湖碧道已成了周边城区市民和外地游客美好生活的好去处,人们骑行、散步、健身、拍照……其乐无穷。2021年4月24日上午,2021茂名市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健步行活动在露天矿生态公园鸣笛开走。市领导、茂商乡贤与广大市民群众沿着好心湖碧道踏歌而行,用手机、相机记录家乡的喜人变化,用脚步丈量茂名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大家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更体验着碧道沿途的林荫繁花与翠湖之美。

  而通过生态修复的露天矿,早已变成了香饽饽,其溢出效应直接惠及多个村庄近10万群众,带动了周边村庄近千名村民就业。家住茂南区合滩村的谭叔,在露天矿当安保人员已有3年。每天,他沿着好心湖碧道来回巡逻,用心为人民服务,用情守护家乡的“名片”。“及时帮助有需要的游客,耐心劝导不文明行为,并且做好沿途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等。”谭叔笑言,自己的工作日常很普通,也很琐碎,但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他觉得在这么美好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好心,是件幸福的事情。

  随着好心湖碧道沿线景观的增多,配套设施的完善,游客量日益增长,也促进了周边旅游业、特色产业的兴旺发展。在牙象村,村民积极打造花园式村庄,修起一栋栋小别墅,发展观光农业、民宿旅游、农家乐等。刚从珠三角打工返乡的小宇,他和妻子阿玲的婚纱照就计划在距家一公里的“网红碧道”拍摄。他说,“很多影楼拍照都到那里取景。”

  此刻,露天矿生态公园的水上运动区、城市休闲区、健身文化区、工业遗址区、生态农业区等功能区块初具规模。接下来,好心湖碧道的建设,将充分结合各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振兴与产业振兴、旅游振兴有效衔接,力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人圆城市梦、让城里人圆生态梦。

  好心碧道,串联幸福。从“与水对立”到“与水共存”,从“水岸防护”到“水岸体验”,这条水脉相连的碧道,讲述着城市的愿景与温度。


原文链接:http://slt.gd.gov.cn/dfss1/content/post_333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