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文化 > 正文

我的母亲

发布时间:2021-10-26来源: 陕西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提起母亲的淳朴由来已久,有说与母亲的成长经历有关,有说与母亲特有的做人信念有关,而今八十五岁的母亲精神矍铄,子女、孙儿乃至侄儿外甥对她孝顺至极,步入耄耋之年倒越来越像一本读不懂的书,令人颇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挖掘……

      母亲从小出生在离我老家五里远的北白池村,家境贫寒,7岁便殁了娘,外公把母亲送到娘家舅后,便走北山去了。母亲说,从小是舅舅把她抚养大,直到后来嫁给父亲,长大成人后的我,才慢慢厘清了母亲的经历。

      在舅舅家生活的日子里,父母亲同属一村、彼为近邻,据说老舅家道破落,可怜老舅妈生产时大出血撒手而去,留得一子又发烧烧坏了脑子,母亲的到来,倒让这个风雨飘零的家增添了一丝活力,也多了许生活的盼头。

      我的外公同为苦命之人,一生只有母亲一个子女,以至于外婆去世的时候,年幼的母亲记得是她大伯的子嗣朝生舅替她顶盆出殡,是被人抱着、两三岁的样子……

      常念叨他人好的母亲,清贫伴随了她一生。母亲说娘早早不在了,父亲也只活了60岁,娘家没人了,后来就追亲她大伯家。这也就是我小时候老感觉我外公家这么多的原因,记得小时候拜年,有民生舅家,有朝生舅家,还有朱家村的朱朱舅家,现在弄明白他们同属一脉。因为从小没娘,吃百家饭,母亲很感激帮助过她的人,她先后给抚养她的舅舅养老送终,还照顾她那脑子烧坏的表弟入了土,后来又念及她大伯,在大娘过世的时候,准备的十落门户(大荔民间最高礼遇),在当时普遍行礼10元、20元时代,母亲给父亲说咱行200元吧。

      母亲说,咱记人的好,这就是人情世故。

      后来才得知,我那现在也已过世的朝生舅,当时也手头紧张,看到并不富裕的母亲如此接济他非常感动,以至于多年来我舅妈年年携子女看望母亲。经此一事,两家更是血浓情更浓、情更深。

      这多年,父母独自居住在老家,生活来源有国家给的高龄贴补金,再加上子女、孙子晚辈们给的并不富裕的生活费,母亲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在人情门户上,她却有自己的看法。去年,本家大侄添孙子宴请乡邻,对外宣布70岁以上老人不随礼,父亲赴宴的时候,母亲叮咛已经85岁的父亲带上薄礼,解释说乡邻可以不随礼,但这是咱门里的事!

      深谙人情世故的母亲,做事从不投机取巧,她知恩报恩,对己清贫,厚礼待人。

      那年,远在四川的堂哥给儿完婚,母亲缝了一床9斤重的新棉被、备上厚礼,像对待亲儿一样的礼遇祝贺侄儿,对已经双亲过世的堂哥来说,能收到代表老家亲人的贺礼,感动连连。以至于多年来,堂哥年年捎钱回来孝敬他四大、四娘。

      母亲是一个非常讲究礼节的人,即使自己的子女也不例外。每次来渭南到大哥、二哥和姐家里,她都要事前给每户备好一副果子,我多次掏钱出来付款,均被挡回:“我这备好咧,这钱该我掏……”说着用不可置疑的口气移着小步挤到收银台前。

      事后常常回想,我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妈是世界上最淳朴的人,你对她一点好,她就用十倍的力量回报你;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为人淳朴,勤劳节俭,留给子女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真诚待人,礼敬他人,即使自己的子女也不例外。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为之自豪的母亲!    

   


原文链接:http://slt.shaanxi.gov.cn/sy/qswh/202109/t20210916_21908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