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誓让“两江”清水东南流——贵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守好“两江”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22-02-19来源: 福建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滚滚长江水,一路向东滋润代代华夏儿女;滔滔珠江水,奔涌南下呵护岭南万千百姓。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2017年以来,贵州省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高位推动,区域联动,全民行动,全力守好“两江”生态责任地,全省河湖水质明显转好。

  2020年度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55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98.2%,22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贵州用实际行动坚决扛起了“两江”上游责任担当。

  高位推动 构建覆盖全域河湖组织保障体系

  贵州是中国磷矿资源大省,自1958年开始,贵州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磷化工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达的磷化工产业,必然带来磷石膏的大量堆积,处理不善就会污染河湖环境。

  鱼梁江沿线磷化工企业众多。“一下雨,河水充满刺鼻的酸腐味,牛都不愿意下水。”村民苦不堪言。

  2018年初,贵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将磷化工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量挂钩,减少磷石膏堆存,倒逼企业走上绿色转型和综合利用之路,2020年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实现年度产消平衡。

  如今的鱼梁江,水清岸绿,候鸟成群,沿岸观光游客络绎不绝。鱼梁江的治理,只是贵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

  贵州高位推动,敢闯敢试,构建覆盖全域的河湖长保障体制。

  2017年,贵州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首创省市县乡四级双总河长,独创省级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并设立“6·18”生态日,将“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作为制度性工作安排。

  同时,还建立省市县乡河长会议、信息共享、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验收、信息报送“六项制度”,全面落实省级总河长会议、省级河长会议、省级河长制部门联席会议“三个会议”等,从组织机构上进行了保障。

  如今,贵州境内4 697条河流(湖、草海)、2 407座小(2)型及以上水库、17 150座山塘共设置河湖长22 755名,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有常流水的河流都有河长负责。

  区域联动 破解跨界河湖管理难题

  黄泥河,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流经曲靖、贵州省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贵州省的流域面积有1 000多平方公里,是珠江上游的重要支流。

  作为界河,过去因两省三地权限不明晰,管理混乱,黄泥河呈现出水质不佳、水体混浊等环境污染现象。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后,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曲靖市共同探索建立黄泥河环境保护协同监督工作机制,明晰界河管理责任,三方互派河长,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治理的新态势。

  黄泥河流域生态得到改善,兴义市乌沙镇用艳红桃等经济作物替代低效农作物种植,打造集绿色、便利、舒适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点,年产值达600余万元,村民们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贵州已与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签订了联动机制协议,实现与周边省(市、区)跨境河湖联防联治全覆盖。累计在28条跨界河流上互派副河长50名,发现并解决问题17个,签订联防联治协议6份。

  全民行动 创建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在贵阳小车河沿线,总有一群年轻的身影在巡河,他们是贵阳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该服务队是一家民间自发的非政府组织,每到节假日,就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巡河,是贵阳市发挥第三方力量助力河湖长制推行的最年轻血液。

  贵州坚持全民治水,制定《贵州省河湖志愿者监督员管理办法》,聘请1.12万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和1.79万名河湖巡查保洁员参与河湖日常监督、巡查和保洁,7万余名志愿者参加“青清河”保护河湖行动,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开展省市县三级河湖长、检察长“两长”护河行动,有效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黔南州实施“派工单”制度,构建问题收集、问题派工、问题督办、整改销号闭环工作体系,精准施策,逐步升级,逐一销号治理难点痛点新问题。

  大方县聘请全县中小学校长兼职做“名誉河长”,在校园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松桃县推行“民心党建﹢河长制”,建立河流党委、党总支、联合党支部,并把河道管护义务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领、群众参与的强大护河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流治理新格局。

  铁腕推进江河治理,出台《贵州省河道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政策,开展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百千万”清河等专项行动,实施全域“零网箱·生态鱼”战略,水生态环境持续转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地级城市建成区49处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初步实现“长治久清”。

  贵州坚决扛起“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担当,用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力推进水生态治理,合力打造幸福河湖,实现“两江”清水奔向东南。


原文链接:http://slt.fujian.gov.cn/ztzl/lsfzhzz/tszs/202201/t20220128_582838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