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复苏母亲河 聚焦京津冀

发布时间:2022-03-26来源: 福建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围绕今年活动主题“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本刊今日推出特别策划“复苏母亲河聚焦京津冀”,报道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加强地下水治理保护、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敬请关注。

  ——编者

  北京 让珍贵的水资源“动”起来

  2021年,全长170公里的永定河北京段实现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实施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潮白河干流近22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有水河长达到2600余公里……

  河湖生态环境逐步复苏,地下水超采治理有力推进,一个个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城市新景观不断涌现。北京市各级河湖长和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坚持将河长制一抓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我们坚持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全面实践‘以水开路、用水引路’,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性提出水资源战略储备价值,《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通过市委市政府审议并发布实施;潮白河、北运河等全市150条河流和重点大中型水库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编制完成……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健康水体比例达85.8%,城乡河湖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勃勃生机。

  让珍贵的水资源在北京市境内“动”起来,不仅助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而且让地下水得到有效回补,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在控制、治理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问题方面,北京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根据河道管理控制线及河道功能分区确定的空间管控要求,推动违法乱建、阻水设施尽早拆除,让地表水流动起来、地下水管起来,恢复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良性互动。同时,通过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开展永定河平原段管理保护范围内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健全清理整治工作机制,分类分区分期做好建筑、垃圾、林木、大棚等问题处置。

  市委书记、市总河长蔡奇,市长、市总河长陈吉宁共同签发2021年第1号市总河长令,印发2021年度河长制治水责任制任务清单。任务清单提出要“因地制宜完善水源保护区(水源井)封闭隔离设施和标志标示牌,提升水源地档案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房山区“减少本地地下水开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良乡水厂正式运行”;朝阳区“完成10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任务”;海淀区“完成6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任务”……各区结合实际,有力开展行动。

  北京还对总河长令落实情况进行“月统计、月排名、月通报”,督促各区和责任单位落实任务清单,推动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地下水监管。

  河湖生态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北京组织开展“优美河湖在身边”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持续开展优美河湖评定,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河湖的良好局面。同时,组织开展“河长在岗、市民游河”活动,加大重点河湖管护监管力度,引导市民安全文明游河湖,让变美变清的河湖真正造福百姓。

  石家庄 唤醒沉睡的“母亲河”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旅游景区迎来了成群的红嘴鸥,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曾经频繁断流、植被稀少、荒沙裸露的滹沱河,能够呈现出如今的生态美景,得益于生态补水,得益于华北地区河湖生态复苏的持续努力。

  2019年以来,石家庄市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实施“节、引、调、补、蓄、管”六大行动,沿河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7米,2021年累计为滹沱河等河道生态补水3.9亿立方米。

  查病因、开药方,破解滹沱河生态顽疾。石家庄市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严格实施“一河一策”,统筹实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6大类14项工作举措。

  加大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整治力度,在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及239座大中小型水库附近,安装543个高清监控点位,整合秸秆、森林防火监控点位204个,实现全天候、全覆盖、智能化监控;推行“河长﹢检察长”制度,强化组织体系、会商机制、信息共享和重点问题督导督办……目前,累计完成74处岸线侵占问题整治、64处采砂迹地治理、73万平方米树障清退,清理河道垃圾约1417万立方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8处。滹沱河水域岸线空间得到有序管控,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生态得到修复。

  石家庄市还充分发挥滹沱河在建设美丽河北中的作用,高标准实施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通过水利防洪、生态绿化、水质提升等措施,全力打造石家庄绿色发展带、京津冀城市沿河发展示范区,建成109公里的生态长廊、2680公顷水面,让百里滹沱河的自然生态风景画卷重现眼前。

  如今,滹沱河生态修复三期工程已经完工,全长109公里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实现西起黄壁庄水库坝下、东至深泽东界的全线“大贯通”。

  天津 九河下梢漾碧波

  春暖花开,草木萌发,七里海湿地吸引了大量候鸟。碧波荡漾、水鸟翩飞,给津城春日增添了一抹亮色。

  全年累计向全市河湖湿地补水17.45亿立方米;纳入全国重点名录的七里海湿地、洪泥河、龙凤河故道、海河干流、北大港水库全部明确生态水位目标,整体保障情况良好;“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处理率达100%……这组2021年的数据,是天津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的见证。

  长期以来,天津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威胁,同时,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河干断流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较为突出。自水利部部署开展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工作以来,天津市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基础上,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多措并举,全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系统推进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

  天津市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职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天津市河(湖)长制联防联控指导意见》,开展“榜样河长示范河湖”创建行动;完成了水利普查名录内所有河湖管理范围的划定上图工作;开展河湖环境专项整治、京津冀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将“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整治范围延伸至农村河湖,推动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同时,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开展大清河、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及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编制;加快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争2022年基本实现深层地下水“零”开采;加快南部四河、独流减河倒虹吸等部分节点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天津·绿屏”水系连通及水系治理,重点构筑“三纵、四横、十一片区”的河湖连通体系,持续向四大湿地、“天津·绿屏”、大运河等重点河湖生态补水。

  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

  2019年以来,天津市深入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立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分解至各区和部门,明确各区人民政府是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区各部门协同发力,从强化各行业节水、严控地下水开采、做好水源调度、严格用水管控四方面推动任务落实。

  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由2018年的1.5亿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0.62亿立方米,2021年底深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回升4.8米。

  优化配置加强调度

  天津利用引江、引滦外调水用于城乡生活和工业生产,合理开发地表水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积极利用海水淡化水用于滨海新区高耗水产业。同时,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新建高耗水项目一律使用非常规水源,切实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

  近年来,天津市实施了中心城区南北水系循环系统、引滦明渠复线等水系连通工程,保障了全市河湖湿地生态补水顺利实施。通过新建的水系连通工程和市河网水系沟通条件,合理利用外调水,充分利用再生水,科学利用雨洪水,全力实施全市河湖湿地生态补水,补水范围覆盖全市主要河道、四大湿地以及“双城”之间绿色生态屏障、大运河等区域,目前全市河湖湿地的生态补水已实现常态化。

  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让九河下梢天津卫重现河网密布、鱼翔浅底的美景。市民亲水垂钓、乘船赏景,大量候鸟等珍稀物种飞临,铺开了一幅景美河畅、人水和谐的画卷。


原文链接:http://slt.fujian.gov.cn/ztzl/lsfzhzz/tszs/202203/t20220322_586449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