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水务法制 > 正文

一河清水映蓝天 ——永州市2020年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守护一江碧水纪实

发布时间:2020-12-17来源: 湖南省水利厅 作者:佚名

  12月8日,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城区湘江“百里平湖”区段,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绿树。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湘江,一边是花草摇曳的整洁步道。市民行走其间,仿沸置身于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墨画卷之中。

  近年来,永州市以“河长制”促“河长治”,狠抓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水污染治理管治保有序衔接,推进河长制工作从“见河长”向“见行动”“见成效”转变,从“有名”向“有实”迈进。如今,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全市创建省级美丽河流7条、市级示范河流14条、乡级样板河流188条。今年1-10月,全市水环境质量“国考”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17位、全省第1位,确保了“湘江北去、漫江碧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湘江源头的永州市,“守护好一江碧水”,既是责任,又是使命。

  紧扛责任担当高位推进制度落地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着眼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永州市地处湘江源头,拥有4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境内主要河流733条,各类水库1232座。湘江在永州境内河长515公里,占湘江全长的54.3%;境内流域面积为2.13万平方公里。呵护好水资源,涵养好水生态,对永州来说尤为重要,永州市委、市政府深谙其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碧水保卫战”。

  如何举全市之力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这项“治河工程”,考验着永州人的政治责任与担当。谋定疾行,以“河长制”为牵引实现“河长治”,制度落地尤为关键。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把河长制工作纳入各地党委政府重要议程,紧紧围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以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为平台,以深入推进专项治理为抓手,以督察考核问责为准绳,切实把河长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出方案,建制度,形成了市级领导亲力亲为、市直部门协调联动、县区乡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河长制这一治水管水护水新模式。永州率先在全省推行“双河长制”“记者河长”“河长+检察长”,出台《河长制责任追究办法》,推进基层河长制工作“六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被省河长办作为典型推介。

  今年以来,永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专题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2次,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大会2次,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严华对河长制工作作出4次批示,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湘江干流、潇水开展巡河巡查和环保督察7次,现场解决水环境重点难点问题21个,引导和推动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市长、市总河长朱洪武带头认河巡河、知河治河。其他各级河长也深入现场勘察,给河流做“全面体检”,建立河流档案,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常态化治理,让江河有人管、管得好,切实扛起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源头责任。

  上下协同推进“河长制”改变治水模式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永州市河流众多,完成好各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离不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的立体管护。

  近日,走在江永县桃川镇邑口村河道旁,清澈的河水、秀美的风光、富有特色的沿河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几年前,这里还是破旧不堪,挖沙不断的情况。“原来看到损毁的河提,垃圾、杂草遍布,现在看到的是清澈的河水,我们都自觉维护河道环境了,我们也像城市一样,有花园了,有地方散步了。邑口村村民纷纷点赞。

  “我们推行交叉考核和巡查整改的考核机制,对每条河道、河岸、水库均落实了保洁人员,签订好安全生产责任书。”江永县桃川镇镇长、镇总河长唐梦琳告诉笔者,“桃川镇辖区内共有八河一库,为切实履行治理监督工作,每月举行‘排行榜’和村主要干部以及保洁员座谈会,对本月的河道、水库治理情况和保洁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点评。”

  除了乡级河长,民间河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顺秀是一位退休工人,现任祁阳县生态保护协会会长、祁阳县牵手志愿者协会会长、县民间河长行动中心主任、县民间总河长。从一名义工到环保志愿者的身份转变,是适应小环保到大生态的变化。

  民间河长行动中心成立初期,大多数民间河长分布在县城,监督巡察的范围不大,很多地方容易遗漏。李顺秀便带领核心骨干一条河流一条河流的巡察,每到一个乡镇,在百姓中去探寻符合要求的人担任本地民间河长。目前,祁阳县115名民间河长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街道办事处,“县民间河长行动中心—乡镇民间河长工作站—段长—河流守护者”四级体系搭建完成,每个乡镇都成立了工作站,是永州市第一个建成民间河长四级体系的县区。

  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级河长3947名,其中市级河长14名,县级河长204名,乡级河长919名,村级河长2810名,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面构建。河长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各级河长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支流小河,每条河流都有了健康守护责任人。今年1-11月,全市民间河长累计巡河2800余次、里程2万多公里,充分发挥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作战员等“四员”作用,有效解决涉河涉水大小问题260余个。

  河长上岗,水质变样。截至目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巡河率100%。通过巡河巡查,专题研究责任河段工作,一批河流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其中,14名市级河长巡河共交办难点问题112个,各责任单位及时整改,最终全部销号。省河长办共交办19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在监督问责上敢于动真碰硬,永州市河长办及成员单位联合永州市纪委监委开展两次暗访综合督查,共发现交办问题107个,已完成整改销号,约谈县区政府分管领导2次。在责任压力上层层传导,对全市上半年河长制工作综合考核评价排名靠前与靠后的两个县区委书记在全市总河长会议上分别作典型发言与检讨发言,倒逼各级总河长及相关流域河长履职尽责,确保河长制落地见效,真正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狠抓“六大攻坚战”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镜花水月。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是一个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2020年,永州紧紧围绕省定河长制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河长制“六大攻坚战”,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力有效”转变,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现在的环境是我住到这里以来最好的,空气也好,早些年我们家都不敢开窗,每到傍晚就废气熏人。”冷水滩区原造纸厂附近群众说,这片水域,由于造纸厂的排放废气废水导致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如河岸沿线周围工厂搬迁,水面还原了本来面貌,空气明显好转。

  治水的关键是扭住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为加快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乡村黑臭水体治理,永州采取“退一批、改一批、关一批”的方法,铁腕治理沿线污染。目前,全市2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面完成;18个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均设置了黑臭水体河长公示牌并在网上公示;河道“四乱”问题整治139个,176条河流河道划界全面完成,725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如期完成阶段任务并在全省作典型发言;湘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非法码头渡口整、环保督察涉河涉水问题整改等任务全面完成。

  在开展非法捕捞专项执法、非法偷采砂整治等各类综合整治行动的同时,永州市今年提早完成了62处“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15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和3652个取水工程核查登记问题整改,国家考核断面、交界断面水质稳定向好。

  治旧,还需建新。永州以河长履职常态化、能力建设标准化、工作制度规范化、宣传培训实效化、样板河打造特色化、台账资料科学化等“六化”建设为主要抓手,扎实开展“基层河长履职年”活动,各乡镇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河长制“最后一公里”取得实效。鼓励县区大胆创新,“智慧河湖”平台构建,“河长制+党建”推行,“河长制+司法”、水岸同治、综合执法建设、“五老人员”担任河长制社会监督员等一系列举措让源头保护得到切实加强。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河来。如今,河长制已在永州落地生根,覆盖全市河流,让潇湘大地上一条条江河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河长制正在带领永州走上治水管水常态化的道路,逐步让每一条河流建成“幸福河”的美丽画卷正在永州大地徐徐展开,让全省人民共享来自湘江源头的“生态红利”“绿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