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水务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山西日报:【深度透视】做活“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晋中实践

发布时间:2024-05-28来源: 山西省水利厅作者:佚名

  

  

  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美如画。杨洋摄

  

  晋中市再生水水权交易签约仪式现场。

  

  灵石县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全力提升污水处置能力。

  

  河长制数字可视化大数据平台。

  “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202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运城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6月,山西省启动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对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进行全流域、全方位治理。

  晋中地处汾河中游,汾河干流在晋中境内全长124公里,占汾河总长的17.8%。为了守护母亲河汾河中游的生态环境,晋中市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为牵引,系统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综合治理,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焦点访谈》栏目的记者向全国观众分享了晋中段汾河治理前后的对比照片:一张是汾河干流晋中介休段2020年以前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样子,当时的水质是地表劣V类;另一张是经过治理后,如今的汾河碧波荡漾,天鹅回归,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也回到了湿地公园的场景。

  两张照片的对比,直观反映了晋中市近年来在生态改善、大气治理等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是晋中市全力做好生态文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不懈努力的最好见证。

  治水有力

  绿水青山露笑颜

  “变化太大了,与我小时候的记忆真是天差地别。快看,那里还有好多水鸟……”5月8日,在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里,离开家乡10多年的李成林兴奋不已。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群上百只的水鸟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些水鸟排成一列列纵队,或在岸边休息,或在水中嬉戏。

  “现在的水鸟数量还不多,夏、秋季节汾河两岸会栖息更多的野生动物。”看着眼前黑鹳、灰鹤、雀鹰、燕隼、红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水面觅食、嬉戏,介休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专班办主任杨松介绍,作为全省保护汾河、改善汾河水质的示范典型,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以良好的生态、发达的水系吸引了332种植物、155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长710余公里,流经晋中市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四县(市),总长度124公里。自2021年5月汾河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提质工程开展以来,晋中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统筹河、树、路、边坡、堤顶,真正使沿线“风光美起来”。

  沿着公园步道,一路踏过石桥,途经汾河湿地,河道两岸花红草绿,白鹭在嬉戏,彩色塑胶步道沿河道蜿蜒而下……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介休流域面积最大、污染类型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次级河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汾河各类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

  “汾河百公里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全长22.2公里,通过堤防生态化改造、滩槽整治及生态绿化等工程的实施,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生态,形成百公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最终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李莉说。

  水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2023年,介休市把实施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一号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的龙凤河生态修复工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走进龙凤河生态修复工程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多台装载土方的车辆穿梭其间,工人们热火朝天有序地进行施工,现场作业区一片繁忙。

  龙凤河是汾河一级支流、黄河二级支流,流经介休市5镇13村,流域面积223平方公里。“龙凤河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生态治理、防洪能力提升两部分,截至目前,防洪能力提升五号便民桥基本完成,正在开展龙凤河生态修复工程堤坡绿化、滩地整治,全部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龙凤河行洪能力,改善汾河流域龙凤河生态环境,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将得到根本改善。”看着眼前火热的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李建斌信心满满。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汾河的美给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创作的机会。“我每天除了骑行以外,就是来汾河拍点照片,把汾河美好的景色记录下来。以前考虑的是能否拍得到,现在则是能否装得下。”摄影爱好者马瑞刚告诉记者,今年初,介休市还举办了“水润定阳惠泽万家”首届水利摄影展,这既是对作者创作水平的肯定,也是对当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认同。

  据了解,介休市还对汾河廊带左岸外堤坡处的汾河二号湿地进行了生态绿化提质,并实施了3.3公里汾河廊带介休湿地公园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3个亲水观景平台,进一步提升汾河水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如今,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休闲观光带。

  护水有方

  “智慧河长”来巡河

  夏日的昌源河,河面波光粼粼、流水潺潺,河的两岸是一幅水清、岸绿、堤固、鸟飞的生态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昌源河是贯通祁县全境的第一大河流,也是汾河干流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祁县7个乡镇,被称为昭馀“母亲河”。

  5月12日,在祁县乌马河左墩—苗家堡村入昌源河口段,河道管护员郝晋桢正在巡查管护河流和清理河道垃圾,而同一时间,在祁县水利局中控管理室的大屏幕上,郝晋桢的巡河轨迹已经实时显示在了“祁县智慧河长”页面上。

  “苗家堡村河段内存在异物,请尽快清理”。在巡查过程中,郝晋桢手机收到辖区的河道内有异常的提示。他立即沿河查找,发现河道内有一处朽树杂木阻水,影响河流畅通,便立即拿出手机拍照,并在“晋中智慧水利”App中上报,同时发出“请求立即派员处置”的建议。郝晋桢说,以往巡河基本靠基层河长、巡河员们的两条腿,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现在,通过无人机、河流监控等设备的加入,有效地提升了河道管护的效率,同时配合手机App,可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或接收指令,作为一名河湖管护人员,工作越来越方便了。河长、巡河员在巡河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上传问题,能处理的立即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由河长办交办督办解决问题,让河长们变得更加“耳聪目明”,大大延伸了管理触角。

  郝晋桢提到的“晋中智慧水利”App,便是依托“晋中市河长办数字监控平台”打造的集物联网感知和智能化平台为一体的智慧系统。

  在“晋中市河长办数字监控平台”大屏幕上,轻点鼠标,打开网页,就可以看到晋中市111条河流、63座水库、35座淤地坝、11处水文站点等基础信息,河流、水库划界数据以及河流建设数据。点击任意一个水库,就会显示这个水库的位置,建成时间,大坝的高度、长度、类型、水域面积以及水库的湖长等基本信息;点击一条河道,就会显示这条河道的起点、终点、长度、水域面积以及河道的河长等基本信息。

  “我们开发了适用于河湖长制工作人员使用的移动化一张图、事件处置及OA(办公自动化)等功能模块,成功实现手机实时查看河流、水库、事件信息、实时监控等数据。在推进河长制改革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用数字化赋能河湖立体化监管有效路径,通过河湖电子数据库、开发水系一张图、移动端App、终端识别等功能建设,实现了河湖立体化监管。”晋中市水利局河湖长制事务服务部部长刘健说。

  “有了这个管理平台,我们水利局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乡镇(街道)的河湖长,都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河湖库的‘家底’,对面上的情况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只要在河道、湖泊的附近定位,该河道、湖泊的相关信息就能一目了然,在进行项目规划、报批时,能够快速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将治水做到了精细化管理。”祁县水利局河长办负责人马彪介绍,在全面推行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推进智慧河长建设的同时,祁县还聚焦数字化,全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AI防洪模型与水资源管理模块开发,加快智慧河长平台迭代升级,逐步提升昌源河流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形成与幸福河湖相适应的现代化河湖管理体系。

  兴水有效

  污水再生变成“宝”

  一泓清水入黄河,污水处理是关键,而把污水回收再生利用,以此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从而解决我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则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水也叫中水,它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通常都用于公园冲厕、道路喷洒、树木草坪浇灌、河道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过去并没有进入市场进行有偿交易和使用,而在灵石县,这两年,污水再生水“变废为宝”,成为破解缺水难题的新办法。

  位于黄河流域的灵石县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但又是水资源先天不足的地区,全县每年用于生活生产用水的指标仅有5300万立方米,而用水缺口量就高达2000多万立方米,水资源短缺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难题。如何破解水资源困局,灵石县将目光放到了中水上。

  “现在有限的地下水首先要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不能用于生产,县域里的地表水又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寻找其他的水源。”灵石县水利局局长李金虎说,所谓的新水源就是再生水,灵石县城乡共有14个污水处理厂,年可生产1026万立方米再生水。长期以来,几乎没人关注过再生水的利用潜力。

  “过去,我们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总用水量需300万立方米,其余的全部排放到大小河道里面,用于生态环境补水,这些再生水经过处理,达到地表水五类指标,用在工业上是可以的,但是之前既没有交易的先例,也没有交易的体制。”灵石县再生水销售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很无奈。

  2021年,灵石县水利局根据全县再生水水量和供水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再生水水权交易改革的新尝试。同年8月,经有关部门批复,灵石县再生水水权交易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由县水利局作为交易转让方,用水企业作为受让方,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水权交易平台签订协议、达成交易并完成价款结算。通过协议,灵石县三家焦化企业年可使用再生水720万立方米,交易期限为5年,总成交水量共3600万立方米,交易单价为0.35元/立方米。此次交易成为全国再生水有偿出让“第一单”。

  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2021年这家企业购买了100万立方米再生水指标,但这个指标仅仅是水权用水指标,由于管道还没有铺设,交易来的水到不了生产现场,公司还开不了工。

  为确保再生水真正成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灵石县先后投入2.29亿元,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铺设了68公里长的再生水收集输送管网,从14个城乡污水处理厂连通到3个工业园区,实现了再生水的全收集、全处理,让再生水直达企业用水一线。

  去年5月份,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三座焦炉火力全开,进行满负荷生产。“园区的污水处理厂每天能给我们供应2000立方米的再生水,完全能够满足我们企业的生产需求。”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艇龙介绍,为了更好地适应利用再生水的生产模式,企业等水期间,还为再生水使用改建扩建了自己的污水处理厂。

  “我们的再生水到了净化车间,经过过滤脱盐以后,好水再返回到焦炉的冷却系统循环利用,一部分蒸发掉了,另一部分返回来经过系统过滤脱盐,再返回来用,这个循环系统基本实现了零排放目标。”柴艇龙说。

  与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样,中煤九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第一批买再生水的公司之一。过去,该公司一直用地下水生产焦炭,按照全国实施的《地下水管理条例》,新上马的焦化项目不能取用地下水,为此关停了原有8口井中的6口井。现在,他们通过水权交易获得了再生水,替代了地下水源,并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改造的同时,让企业开始注重节水的发展出路。

  “我们企业通过升级改造,不仅提升了生产工艺,也提高了节水能力,每吨焦炭用水从过去的1.5吨减少到了现在的1.13吨,算下来1吨焦炭节省了约400公斤水。”中煤九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毛航宇高兴地说。

  “通过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全交易,解决了720万立方米焦化项目的用水缺口,让全县1/3的工业用水用上了再生水,进一步破解了县域内企业用水增量的问题。目前,全县已基本实现了由‘水瓶颈’向‘水支撑’、无偿交易向有偿交易、再生水回收利用全覆盖的转变,促进形成了污水处理利用资金、水生态取补平衡、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等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赢效果。”灵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将加大水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城乡再生水的收储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总投资2.1亿元两年三期的城市“雨污分流”建设工程和总投资1.28亿元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的灵石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让再生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打响,晋中市以工程项目实施为牵引,出台《晋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规划》;2023年,该市确定实施七大类86项的“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目前完工50项。同时,汾河干流晋中段全部退出劣Ⅴ类水质,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85.7%;2024年,包括汾河的一级支流龙凤河等生态治理工程在内的所有项目将全部开工……晋中市正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综合治理的态势,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乐章。

  放眼晋中,榆社云竹湖畔,天鹅游弋,水清岸绿;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里,黑鹳翩跹,碧波荡漾;和顺太行山间,白云舒卷,豹跃青川……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的不断推动下,一条条潺潺碧水装点着晋中大地,一幅幅流动的生态画卷在晋中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张谦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山西日报  2024年5月24日 第五版


原文链接:http://slt.shanxi.gov.cn/sldt/tbtj_358/sxrb_3069/202405/t20240524_95675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