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斗地的“新中国第一坝”
■ 记者 张理想
如果追溯新中国治理淮河的源头,佛子岭水库是必去的地方。
近日,记者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霍山县,远远望去,佛子岭大坝巍然矗立在两山之间,将淠河水拦腰截断,像一条苍龙卧于碧波之上。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白色的大字,镶嵌在钢筋水泥坝体上。大坝全长510米,坝高75.9米。20个坝垛、21个拱和两端接岸动力大坝构成一座牢固的长城,紧紧地锁住淠河水,让它不再泛起害人的洪水,变成造福两岸百姓的“母亲河”。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历史上,淮河养育了沿岸千万儿女,也曾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受灾人口990余万人,死亡489人。毛泽东主席在了解到情况之后,作出了“根治淮河”的重要指示。佛子岭水库,正是治理淮河的关键节点。
佛子岭大坝是一座“争气坝”。在此之前,祖国大地上从未有过高技术的水利工程。担任总工程师、总指挥的中国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甚至发出“与连拱坝共存亡”的铿锵誓言。
佛子岭大坝是一座“史诗坝”。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奔赴治淮战场,各地工程技术人员云集佛子岭脚下。在技术力量不发达、物质资料极匮乏的年代,多少工程技术人员熬着寒暑、打着算盘呕心沥血设计,多少工人农民忍饥耐渴、车拉肩扛战天斗地施工。
1954年,佛子岭大坝这座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施工、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不到3年就宣告竣工。“新中国第一坝”“亚洲第一坝”“远东第一高坝”等荣誉,标记着佛子岭大坝的重要地位。
7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佛子岭水库群包括了上游的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除了发挥防洪、发电作用,通过与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为淠史杭灌区约66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保障。此外,水库每年还向六安市沿途城镇及合肥市输送优质水源。
乘坐快艇游览佛子湖,两岸山峦起伏,山上毛竹挺拔、苍松茂盛,一两只黑色的水鸟时而在湖上翻飞,时而在湖中游弋,令人心旷神怡。遥望佛子岭大坝,这座雄伟的工程不仅滋润着无数老区儿女的生活,更持续闪耀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原文链接:https://slt.ah.gov.cn/xwzx/mtgz/1223510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