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唐山市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常态长效落实河湖长制,推动全市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提升,9个国省考核河流断面全部达标、7个断面达到Ⅱ类水质,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77.78%,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是紧盯“三个到位”,优化完善河湖治理组织体系。坚持明责尽责+动真碰硬,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为。责任落实到位。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932名、市县乡三级河湖警长266名,实现全域河道和重点河流全覆盖。市级总河湖长牵头抓总、以上率下,严格落实河湖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7位市级河湖长深入一线巡查踏查、督导调度,推动潘大水库“四乱”、滦河历史遗留尾矿堆等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到位。县级总河湖长牵头解决问题158个,乡、村级河湖长及时处理问题684个,全市河湖从“集中治理”步入“规范管理”新阶段。机制保障到位。实行正反双向激励机制,推行河湖长述职制度,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严格执行河湖长制考核问责机制,81名工作不力的河湖长被追责问责。支持基层创新河湖长考核机制,丰润区出台村级河湖长绩效考核办法,玉田县将村级河湖长履职尽责情况与补贴资金挂钩等,有效打通了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督导检查到位。开展河湖长制落实及河湖清理整治专项督查,落实市级河湖长巡河提示单、县级河长问题交办单、整改督办单制度,开设电视媒体“河湖治理曝光台”栏目,采取云APP巡查、无人机检查等多种方式,高频次、全方位督导工作落实,“三单一台”(市级河湖长巡河提示单、县级河长问题交办单、整改督办单和唐山电视台《河湖问题曝光台》栏目)反馈问题办结率100%,推动河湖面貌持续好转。
二是突出“三个统筹”,深化提升河湖治理能力水平。坚持全域治水+系统修复,实施6大类117个总投资133.5亿元的全域治水项目,实现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改善水环境。坚持城乡共治、水岸同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抓好工业、城镇、农村水污染治理,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8座,建成2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80.3公里,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95%;完成285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农村黑臭水体5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市考核的57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从2018年58.3%提高到2020年100%。统筹节引调蓄补管保护水资源。坚持多用地表水、多蓄天然水、严控地下水、充分用好中水,全面推广节水。实施“引邱入城”等7项河湖连通工程,连通河道32条,18条重要河流常年有水,全年调引滦河水9.13亿立方米。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实施古冶城乡供水、丰南工业园区等12个水源置换工程,封存封填各类机井1688眼,整改无证取水井6.1万眼,超额完成省下达9654万立方米压采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修复水生态。自我加压推进河湖“四乱”清理,整治范围由省下达任务拓展到全域所有河道,清理整治尾矿堆7个、土石方460万立方米,清除违章建筑8.2万平方米,“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实施滦河、还乡河、陡河等59条634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建设覆盖全市河湖、库坝、湿地的“智慧水利”平台,实现防洪拦蓄、水源调配、河湖监管等功能聚合、提质增效。开展国土绿化大会战,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和岸线保护,以重点河流生态廊道建设为支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渤海入海排污口综合治理为突破溯源治河、顺流治岸,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河湖安澜的良好环境。
三是注重“三个强化”,巩固拓展河湖治理工作成果。坚持标本兼治+依法施治,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河湖治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源头严控。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业,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防洪要求和生态安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特别是严格项目准入门槛,严把产业、环保等政策关口,杜绝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三高”项目,从根本上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执法监管。组织联合执法行动4次,河湖警长执法288次,依法处置河道违建、非法种植养殖、违法排放污水等突出问题,破坏河湖生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开展“飓风行动”,查处非法采砂3起,整治砂坑10545平方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办理公益诉讼3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担当尽责。强化宣传引导。开展河湖保护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发放宣传册、明白纸12.3万份,营造保护河湖、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加大示范河湖建设,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河湖建设成果,市区陡河、迁西长河入选省级秀美河湖。
来源:唐山市水利局
原文链接:http://slt.hebei.gov.cn/a/2021/04/09/97C16F0C3E5147BFAB1A90598F079116.html